直升机自动过渡控制系统设计及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二章 直升机、舵回路建模 | 第13-22页 |
2.1 直升机建模 | 第13-19页 |
2.1.1 几点说明和假设 | 第13-14页 |
2.1.2 坐标系的选择 | 第14页 |
2.1.3 直升机小扰动方程的建立 | 第14-16页 |
2.1.4 飞行包线内飞机状态方程的表示 | 第16-19页 |
2.2 舵回路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2.2.1 俯仰舵回路 | 第19-20页 |
2.2.2 总距舵回路 | 第20-21页 |
2.3 被控对象模型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构奇异值理论研究 | 第22-42页 |
3.1 线性分式变换 | 第22-28页 |
3.1.1 定义 | 第22-23页 |
3.1.2 状态空间的LFT实现 | 第23-24页 |
3.1.3 结构参数不确定性的时域表示方法 | 第24-28页 |
3.2 小增益定理 | 第28-30页 |
3.3 结构奇异值 | 第30-35页 |
3.3.1 基本概念 | 第30-31页 |
3.3.2 μ的定义 | 第31-33页 |
3.3.3 LFT变换的性质 | 第33-35页 |
3.4 μ分析 | 第35-37页 |
3.4.1 鲁棒稳定性 | 第35-36页 |
3.4.2 鲁棒性能 | 第36-37页 |
3.5 μ综合 | 第37-42页 |
3.5.1 问题的描述 | 第37-39页 |
3.5.2 问题的求解——D-K迭代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直升机纵向控制系统设计 | 第42-59页 |
4.1 控制系统的结构 | 第42-48页 |
4.1.1 设计点选取及系统总体结构 | 第42-44页 |
4.1.2 系统结构各部分详解 | 第44-48页 |
4.2 控制器的设计 | 第48-53页 |
4.2.1 建立开环结构 | 第48-51页 |
4.2.2 用μ综合理论设计控制器 | 第51页 |
4.2.3 控制器降阶 | 第51-53页 |
4.3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第53-57页 |
4.3.1 鲁棒稳定性分析 | 第53页 |
4.3.2 鲁棒性能指标分析 | 第53-54页 |
4.3.3 控制系统时域仿真 | 第54-57页 |
4.4 软化环节的设计 | 第57-59页 |
第五章 自动过渡程序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 第59-66页 |
5.1 自动过渡概述 | 第59-61页 |
5.2 理想自动过渡曲线设计 | 第61-63页 |
5.3 自动过渡过程仿真 | 第63-66页 |
第六章 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 | 第66-78页 |
6.1 可视化仿真系统的构成 | 第66-67页 |
6.2 状态方程的快速仿真算法 | 第67-68页 |
6.3 计算机三维图形及动画技术 | 第68-77页 |
6.3.1 空间点的齐次坐标表示法 | 第68-69页 |
6.3.2 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 | 第69-73页 |
6.3.3 透视投影 | 第73-74页 |
6.3.4 消隐技术 | 第74-75页 |
6.3.5 动画关键技术——双缓存技术 | 第75-76页 |
6.3.6 三维图形开发工具——OpenGL简介 | 第76-77页 |
6.4 一个简单的可视化仿真系统 | 第77-78页 |
结束语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