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电工陶瓷材料论文

改性铅基复合钙钛矿型弛豫铁电陶瓷的结构与微波介电性能

第一章 绪论第1-26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课题的提出及立论依据第16-20页
  1.3.1 理论基础第16-17页
  1.3.2 弛豫铁电体及其微波应用的可能性第17-20页
 参考文献第20-26页
第二章 CaTiO_3改性Pb(Mg_(1/3)Nb_(2/3))O_3陶瓷第26-38页
 2.1 前言第26-27页
 2.2 实验与测试第27页
 2.3 (1-x)PMN/xCaTiO_3的结构及介电性能第27-35页
  2.3.1 (1-x)PMN/xCaTiO_3的相组成分析第27-30页
  2.3.2 (1-x)PMN/xCaTiO_3陶瓷的介电性能第30-34页
  2.3.3 烧结时间对(1-x)PMN/xCaTiO_3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2.4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第三章 A位离子置换0.5Pb(Mg_(1/3)Nb_(2/3))O_3/0.5CaTiO_3陶瓷的结构与介电性能第38-58页
 3.1 前言第38-39页
 3.2 La、Nd、Bi置换A位离子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39-48页
  3.2.1 实验过程第39-40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2.2.1 微结构分析第40-44页
   3.2.2.2 介电性能第44-47页
  3.2.3 小结第47-48页
 3.3 Ca过量置换A位离子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48-55页
  3.3.1 实验过程及测试第48-49页
  3.3.2 相组成与结构分析第49-51页
  3.3.3 介电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第51-55页
  3.3.4 小结第55页
 3.4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四章 B位离子置换0.5Pb(Mg_(1/3)Nb_(2/3))O_3/0.5CaTiO_3陶瓷的结构与介电性能第58-69页
 4.1 前言第58页
 4.2 实验与测试第58-5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9-67页
  4.3.1 相组成与微结构第59-62页
  4.3.2 介电性能分析第62-67页
   4.3.2.1 室温介电性能及其损耗机理分析第62-66页
   4.3.2.2 微波介电性能及其损耗机理分析第66-67页
 4.4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五章 Li_(1/2)Nd_(1/2)TiO_3改性0.5Pb(Mg_(1/3)Nb_(2/3))O_3/0.5CaTiO_3陶瓷的结构及性能第69-77页
 5.1 前言第69-70页
 5.2 实验与测试第70-71页
 5.3 结构与介电性能分析第71-75页
  5.3.1 相组成分析第71-73页
  5.3.2 介电性能与微结构第73-75页
   5.3.2.1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与微结构的关系第73-74页
   5.3.2.2 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改善机理第74-75页
 5.4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第六章 Ba改性Pb(Zn_(1/3)Nb_(2/3))O_3陶瓷第77-89页
 6.1 前言第77-78页
 6.2 Ba置换Pb稳定钙钛矿相的理论计算第78-79页
  6.2.1 键价理论第78页
  6.2.2 稳定钙钛矿相的最小Ba置换量的理论计算第78-79页
 6.3 实验过程第79页
 6.4 结构与介电性能第79-86页
  6.4.1 相组成与微结构第79-84页
   6.4.1.1 Ba~(2+)离子含量对PZN结构参数的影响第82-83页
   6.4.1.2 Ba~(2+)离子置换Pb~(2+)离子稳定钙钛矿结构的机理第83-84页
  6.4.2 介电性能分析第84-86页
 6.5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第七章 铅基复合钙钛矿Pb(B'_(1/3)B”_(2/3))O_3的损耗机理及其改性机理第89-102页
 7.1 前言第89-90页
 7.2 介电损耗的理论分析第90-92页
  7.2.1 ε_r,tanδ与频率的关系第90-91页
  7.2.2 ε_r,tanδ与温度的关系第91-92页
 7.3 Pb(B'_(1/3)B”_(2/3))O_3的自由能与介电损耗的关系第92-97页
  7.3.1 自由能与序参量的关系第92-94页
  7.3.2 自由能与介电损耗的关系第94-97页
 7.4 弛豫型铁电体的结构变化和改性机理第97-100页
  7.4.1 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的探讨第97-98页
  7.4.2 弛豫铁电体的改性机理第98-100页
 7.5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第八章 总结第102-103页
(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对课题的建议)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发表与投稿论文、专利清单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iTe基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运转状态下转子不平衡识别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