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8页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含义 | 第14-16页 |
1. 职业的内涵 | 第14-15页 |
2. 职业生涯的不同理解 | 第15-16页 |
3.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含义 | 第16页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 | 第16-17页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界定 | 第17-18页 |
(四)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 第18页 |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7页 |
(一) 辅导员定位不清晰 | 第19-20页 |
1. 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 | 第19页 |
2. 辅导员职责分工不明确 | 第19-20页 |
(二) 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配套政策不完备 | 第20-23页 |
1. 辅导员队伍人员配备不足 | 第20-21页 |
2. 辅导员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21-22页 |
3. 辅导员评价机制缺乏有效性 | 第22-23页 |
(三) 辅导员培训机制不完善 | 第23-25页 |
1. 培训内容实用性不足 | 第23-24页 |
2. 培训方式相对单一 | 第24页 |
3. 培训时间不充足 | 第24-25页 |
4. 培训渠道单一 | 第25页 |
(四) 辅导员职业生涯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 第25-27页 |
1. 理论基础薄弱 | 第25页 |
2. 科研能力薄弱 | 第25-26页 |
3. 社会认可度偏低 | 第26页 |
4. 辅导员工作的非职业化 | 第26-27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的设计 | 第27-32页 |
(一) 设计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的理论借鉴 | 第27-28页 |
1. 萨帕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 | 第27页 |
2. 金斯伯格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 | 第27-28页 |
3. 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 | 第28页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周期模型 | 第28-32页 |
1. 辅导员职业生涯初期 | 第28-29页 |
2. 辅导员职业生涯中期 | 第29-31页 |
3. 辅导员职业生涯后期 | 第31-32页 |
四、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措施 | 第32-47页 |
(一) 引入职业生涯管理理念 | 第32-34页 |
1. 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 第32-33页 |
2. 统筹规划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 第33-34页 |
3. 切实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 | 第34页 |
(二) 健全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体制 | 第34-36页 |
1. 学校领导的重视 | 第34-35页 |
2. 成立职业生涯委员会 | 第35页 |
3. 设立职业生涯指导顾问 | 第35-36页 |
4. 加强舆论宣传力度 | 第36页 |
(三) 确立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 第36-38页 |
1. 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 第36-37页 |
2. 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 第37-38页 |
3. 确立辅导员的职业地位 | 第38页 |
(四) 制定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 第38-41页 |
1. 对辅导员进行评估与定位 | 第38-39页 |
2. 帮助辅导员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 第39-40页 |
3. 协助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策略 | 第40页 |
4.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评估与修正 | 第40-41页 |
(五) 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 | 第41-42页 |
1. 辅导员培训目标清晰化 | 第41页 |
2. 辅导员培训渠道多元化 | 第41-42页 |
3. 辅导员培训内容具体化 | 第42页 |
4. 辅导员培训方法多样化 | 第42页 |
(六) 完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 | 第42-45页 |
1. 健全辅导员的评价机制 | 第42-43页 |
2. 优化辅导员的激励机制 | 第43-45页 |
(七) 引导辅导员主动参与职业生涯管理 | 第45-47页 |
1. 自我评估 | 第45页 |
2. 职业生涯环境评估 | 第45-46页 |
3. 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 第46页 |
4. 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策略 | 第46-47页 |
5. 完善自我职业素养 | 第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