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基于GIS的淮南市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绪论第13-21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现状第15-19页
     ·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第15-17页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现状第17-19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环境承载力基础理论第21-31页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第21-23页
     ·环境承载力由来及发展第21-22页
     ·概念第22-23页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与特点第23-26页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第23-24页
     ·环境承载力的特点第24-26页
   ·环境质量、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间的关系第26-27页
   ·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第27-31页
     ·一般概念模型第27-29页
     ·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第29-31页
3 研究区域环境概况第31-39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31-34页
     ·地理环境第31页
     ·气候特征第31-32页
     ·水文第32页
     ·自然资源第32-34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4-36页
     ·城市现状第34页
     ·基础设施建设第34-35页
     ·社会经济发展第35-36页
   ·环境质量现状第36-39页
     ·大气环境第36-37页
     ·水环境第37页
     ·声环境第37页
     ·固废现状第37-38页
     ·面临的问题第38-39页
4 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设计第39-61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39-41页
     ·系统服务对象第39页
     ·系统设计原则第39-40页
     ·系统目标第40页
     ·系统总体框架第40页
     ·系统开发工具第40-41页
   ·数据库设计第41-47页
     ·数据源第41-42页
     ·空间数据库第42页
     ·属性数据库第42-47页
   ·系统界面和功能第47-61页
     ·系统界面第47-48页
     ·图形数据库管理第48-57页
     ·属性数据库管理第57-58页
     ·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第58-61页
5 环境承载力评价第61-79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61-64页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61-62页
     ·指标筛选方法第62页
     ·指标体系内容第62-64页
   ·评价模型及参数的确定第64-73页
     ·评价模型第64-67页
     ·理想值的确定第67-68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8-73页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73-79页
     ·评价结果第73-74页
     ·结果分析第74-79页
6 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措施第79-87页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第79-81页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第81-82页
   ·加快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第82-83页
   ·发展循环经济第83-84页
   ·加强环境法规制度建设第84-85页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第85-87页
7 结语第87-89页
   ·成果与结论第87-88页
   ·问题与建议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7页
作者简介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
下一篇:大型钢厂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及查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