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25页 |
·区域污染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气象模式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空气质量模式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本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重点 | 第25-27页 |
第2章 气压系统与环境过程相关关系的统计研究 | 第27-43页 |
·统计结果 | 第27-37页 |
·秋冬季节的统计结果 | 第27-36页 |
·春夏季节的统计结果 | 第36-37页 |
·理论基础 | 第37-42页 |
·天气系统特征 | 第37-38页 |
·高层大气中的长波 | 第38页 |
·大气长波与地面系统 | 第38-40页 |
·地面系统的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大气环境过程与气压系统的对应演变关系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秋冬季节空气质量演变与气压系统的关系 | 第43-57页 |
·数据和基本定义 | 第43-44页 |
·环境过程及天气型关系研究 | 第44-56页 |
·典型环境过程1(2002.12.2-2002.12.12) | 第44-49页 |
·典型环境过程2(2002.12.8-12.24) | 第49-53页 |
·典型环境过程3(2005.01.03-01.07)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台风系统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 第57-65页 |
·台风系统的介绍 | 第57页 |
·台风的结构 | 第57页 |
·台风的移动路径 | 第57页 |
·台风彩蝶、卡努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诊断分析 | 第57-61页 |
·台风森拉克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诊断分析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副热带高压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 第65-81页 |
·副热带高压介绍 | 第66-67页 |
·副热带高压的成因 | 第66页 |
·副热带高压的垂直结构 | 第66-67页 |
·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 | 第67页 |
·典型环境过程1(2005.8.26-9.1) | 第67-70页 |
·典型环境过程2(2002.7.29-8.6) | 第70-73页 |
·典型环境过程3(2004.8.4-8.13) | 第73-76页 |
·典型环境过程4(2005.7.11-7.24) | 第76-79页 |
·典型环境过程5(2006.8.9-8.31)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中小尺度系统对大气环境过程的影响 | 第81-90页 |
·中小尺度系统相关介绍 | 第81页 |
·区域环境过程 | 第81-83页 |
·API 值上升阶段大尺度环境背景场特征分析 | 第83-86页 |
·API 值下降阶段的锋区和输送通道 | 第86-88页 |
·环境过程中气象形势统计分析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7章 数值模拟 | 第90-103页 |
·WRF 模式 | 第90-93页 |
·模式的动力框架 | 第92页 |
·模式的物理方案 | 第92-93页 |
·模式所需数据及其设置 | 第93页 |
·模拟结果 | 第93-101页 |
·气压、风场及其垂直结构 | 第93-98页 |
·台风数值模拟 | 第98-100页 |
·副热带高压数值模拟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展望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