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预应力钢结构 | 第9-11页 |
| ·预应力钢结构科学介绍 | 第9-11页 |
| ·预应力钢结构的分类 | 第11页 |
| ·弦支穹顶结构分类和特点 | 第11-13页 |
| ·弦支穹顶结构分类 | 第11-13页 |
| ·弦支穹顶结构的特点 | 第13页 |
| ·弦支穹顶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弦支穹顶穹顶结构模拟施工过程计算分析及目的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成果 | 第17-18页 |
| ·本文的计算模型 | 第18-21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几何非线性分析 | 第21-24页 |
| ·完全的拉格朗日(T. L)公式 | 第22-23页 |
| ·修正的拉格朗日(U. L)公式 | 第23-24页 |
| ·(T. L)方程与(U. L)方程两种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 第24页 |
|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基本方法 | 第24-26页 |
| ·增量法 | 第25页 |
| ·N-R 迭代法 | 第25-26页 |
| ·混合法 | 第26页 |
| ·ANSYS 结构非线性分析求解方法 | 第26-29页 |
| ·逐步递增载荷和平衡迭代 | 第26-29页 |
| 第3章 支座约束条件的影响分析 | 第29-40页 |
| ·前言 | 第29-33页 |
| ·模型介绍及支座约束条件 | 第29-33页 |
| ·模型一施工模拟分析 | 第33-37页 |
| ·各圈撑杆上节点起拱值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 ·上部网壳杆件内力值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 ·径向钢拉杆轴力值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 ·模型二施工模拟分析 | 第37-38页 |
| ·节点起拱值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 ·径向钢拉杆轴力对比分析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40-57页 |
| ·焊接残余应力 | 第40-41页 |
| ·焊接残余应力定义 | 第40页 |
|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 第40-41页 |
| ·焊接残余应力的种类 | 第41页 |
| ·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 | 第41页 |
| ·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 | 第41-45页 |
| ·单元生死法 | 第42页 |
| ·模型一焊接施工顺序 | 第42-44页 |
| ·模型一焊接残余应力模拟取值 | 第44-45页 |
| ·模型一焊接施工阶段残余应力对结构影响分析 | 第45-51页 |
| ·临时支撑反力对比分析 | 第46-49页 |
| ·网壳杆件内力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 ·模型一张拉施工阶段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影响分析 | 第51-56页 |
| ·撑杆上节点竖向位移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 ·上部网壳部分杆件内力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 ·径向钢拉杆轴力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焊接空心球节点刚域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57-67页 |
| ·焊接球节点及其刚域 | 第57-58页 |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58-59页 |
| ·模拟分析计算模型建模介绍 | 第59-60页 |
| ·网壳起拱值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 ·预应力索内力对比分析 | 第62-65页 |
| ·各圈环向索轴力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 ·各圈径向钢拉杆轴力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6章 弦支穹顶结构新型索撑节点设计 | 第67-75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索撑节点几何构造设计 | 第67页 |
| ·索撑节点应用实例 | 第67-70页 |
| ·新型索撑节点设计 | 第70-75页 |
| ·新型索撑节点 | 第70-73页 |
| ·新型索撑节点施工使用方式及优点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