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朝派往边疆民族地区的吊册类使者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选题意义第10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0-13页
 三、本题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3-14页
第一章 唐朝派往边疆民族地区的吊册类使者概述第14-24页
 第一节 吊册类使者的渊源、职责和出使第14-20页
  一、吊册类使者的渊源第14-15页
  二、吊册类使者的职责第15-18页
  三、吊册类使者的出使第18-20页
   (一) 吊册类使者出使所需的册(玺)书第18-19页
   (二) 吊册类使者出使所需的符节第19页
   (三) 吊册类使者出使所需的经费第19-20页
   (四) 吊册类使者出使所收集的信息第20页
 第二节 吊册类使者的地位变化第20-24页
  一、吊册类使者的职官性质变化第21-22页
  二、吊册类使者的建制第22-24页
第二章 唐朝派往边疆民族地区的吊册类使者的选派第24-51页
 第一节 吊册类使者的人选第24-30页
  一、选任吊册类使者的家世背景和政治素养第24-26页
   (一) 吊册类使者的家世背景第24-25页
   (二) 吊册类使者的政治素养第25-26页
  二、选任吊册类使者的才能要求第26-28页
   (一) 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第26-27页
   (二) 具有相当的口辩能力第27-28页
   (三) 熟悉唐朝周边民族事务第28页
  三、吊册类使者选派的其他因素第28-30页
 第二节 吊册类使者的本官分析第30-47页
  一、吊册类使者的本官官职分析第38-42页
  二、吊册类使者本官的品级分析第42-46页
  三、唐后期吊册类使者多以本官加宪衔出使原因探讨第46-47页
 第三节 吊册类使者归朝后的仕途问题第47-51页
  一、不辱使命返朝后获得提升第48-49页
  二、有辱使命返朝后被降职第49-51页
第三章 唐朝派往边疆民族地区的吊册类使者的影响第51-58页
 一、维护唐朝与边疆民族政权之间的臣属关系第52-53页
 二、维护唐朝边疆地区的稳定第53-54页
 三、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的最新动态第54-55页
 四、传播中原文明第55-58页
  (一)宣扬中原儒道文明第55-56页
  (二)传播中原物质文明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附表第60-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后记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地区免耕农业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下一篇: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声母平稳性和参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