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生产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研究--以黑龙江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1-2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论文创新之处与研究局限 | 第26-28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研究局限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 | 第28-35页 |
·农业风险的定义 | 第28页 |
·农业风险因素 | 第28-30页 |
·农业风险分类与评估 | 第30-31页 |
·农业风险分类 | 第30页 |
·农业风险评估 | 第30-31页 |
·研究范围 | 第31-35页 |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本研究对大豆生产风险的界定及分类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数据与方法 | 第35-46页 |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产量风险的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35-38页 |
·预期产量模型 | 第35页 |
·产量风险评估指标 | 第35-37页 |
·产量风险因素甄别方法 | 第37-38页 |
·价格风险的分析方法与模型 | 第38-43页 |
·价格传导理论与模型 | 第38-41页 |
·价格数据处理与风险评估指标 | 第41-43页 |
·农户大豆收入风险测算方法 | 第43-46页 |
·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的计算方法 | 第43页 |
·收入风险评估指标 | 第43-44页 |
·收入风险因素分解方法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大豆产量风险测算 | 第46-66页 |
·产量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气象条件 | 第46-47页 |
·种植制度 | 第47-48页 |
·技术因素 | 第48页 |
·主要区域大豆的产量风险测算及比较 | 第48-64页 |
·海伦市 | 第48-54页 |
·克山县 | 第54-59页 |
·嫩江县 | 第59-64页 |
·结果讨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大豆价格风险分析 | 第66-80页 |
·生产者价格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 第66-68页 |
·生产价格风险测算及比较 | 第68-73页 |
·黑龙江大豆价格变化趋势 | 第69-70页 |
·生产者价格风险测算与比较 | 第70-73页 |
·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 第73-77页 |
·未来价格影响因素展望 | 第77-80页 |
第六章 大豆生产收入风险评估 | 第80-102页 |
·主要区域大豆生产收入风险测算与比较 | 第80-87页 |
·海伦市 | 第80-82页 |
·克山县 | 第82-85页 |
·嫩江县 | 第85-87页 |
·产量及价格风险对收入的影响分析 | 第87-97页 |
·海伦市 | 第87-88页 |
·克山县 | 第88-89页 |
·嫩江县 | 第89-97页 |
·大豆收入波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第97-100页 |
·海伦市 | 第97-98页 |
·克山县 | 第98-99页 |
·嫩江县 | 第99-100页 |
·区域比较与结果讨论 | 第100-102页 |
第七章 美国大豆生产风险管理工具 | 第102-110页 |
·农艺与技术措施 | 第102-103页 |
·政策性农作物保险与灾害救济 | 第103-105页 |
·政策性农作物保险 | 第103-104页 |
·灾害救济 | 第104-105页 |
·价格与收入支持 | 第105-107页 |
·价格支持 | 第105-106页 |
·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 | 第106-107页 |
·期货与期权交易 | 第107-108页 |
·巨灾风险分担与转移 | 第108-110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110-116页 |
·主要结论 | 第110-112页 |
·产量方面 | 第110页 |
·价格方面 | 第110-111页 |
·收入方面 | 第111-112页 |
·若干建议 | 第112-116页 |
·单产提高方面 | 第112-113页 |
·产量风险防范 | 第113-114页 |
·价格风险规避方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附录 | 第122-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作者简历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