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淀粉废水厌氧发酵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一体化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氢能与生物制氢技术 | 第11-12页 |
| ·氢气的制取方法 | 第11页 |
| ·生物制氢技术 | 第11-12页 |
| ·发酵法制氢的原理 | 第12-14页 |
| ·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分离和筛选高效产氢菌种 | 第14-15页 |
| ·混合菌种产氢技术 | 第15-16页 |
| ·生态因子对产氢能力的影响 | 第16-19页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 第19-21页 |
| ·PEMFC的基本组件 | 第19-20页 |
| ·PEMFC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 第2章 污泥作菌种发酵制氢 | 第24-44页 |
| ·淀粉废水的组成 | 第24-25页 |
| ·玉米淀粉废水 | 第25页 |
| ·薯类淀粉废水 | 第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淀粉浓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 ·温度对产气速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 ·淀粉废水中干扰杂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气相产物分析 | 第35-38页 |
| ·发酵液中微生物菌群观察 | 第38-39页 |
| ·COD去除率 | 第39-40页 |
| ·生物制氢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第3章 纯菌种厌氧发酵制氢 | 第44-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测定方法 | 第46页 |
| ·菌种的培养 | 第46-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 ·菌种接种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淀粉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气相产物分析 | 第50-53页 |
| ·菌种检测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第4章 污泥的超声减量化处理 | 第56-66页 |
| ·超声处理的原理 | 第57页 |
| ·空化作用 | 第57页 |
| ·声化学反应 | 第57页 |
| ·超声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 第57-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59页 |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 ·测定方法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 ·超声时间对COD的影响 | 第60-61页 |
| ·超声时间对SCOD的影响 | 第61-63页 |
| ·小结 | 第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硕士期间的工作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