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章 概念图是促进知识建构的有效工具 | 第11-25页 |
·概念图理论综述 | 第11-17页 |
·概念图定义进行界定 | 第11-14页 |
·概念图的教育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概念图的教学功能 | 第17-25页 |
·整理和加工信息的工具 | 第17-20页 |
·概念图作为知识表征的工具 | 第20-22页 |
·师生学习交流的工具 | 第22页 |
·实现高级思维的工具 | 第22-24页 |
·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物理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制作方式及比较 | 第25-30页 |
·概念图的制作方式 | 第25-27页 |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 第25页 |
·现代概念图软件 | 第25-27页 |
·手绘概念图和软件的制作概念图的比较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构建促进初中生物理有效性学习的概念图的教学模式 | 第30-57页 |
·有效教学理论 | 第30-32页 |
·有效教学的界定 | 第30-31页 |
·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 第31-32页 |
·概念图教学模式 | 第32-36页 |
·教学模式 | 第32页 |
·物理教学模式 | 第32-33页 |
·基于教学实践的物理概念图教学模式 | 第33-36页 |
·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33页 |
·模式的实践基础 | 第33页 |
·基于教学实践的物理概念图教学模式 | 第33-36页 |
·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 | 第36-52页 |
·Inspiration 平台(概念图教学软件)和其他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 | 第36-46页 |
·整合教学的意义和原则 | 第36-37页 |
·基于网络资源的Inspiration 与Blog 整合 | 第37-39页 |
·基于网络资源的Inspiration 与Moodle 整合 | 第39-40页 |
·基于网络资源的Inspiration 与仿真物理实验室的整合 | 第40-42页 |
·基于Inspiration 的教学案例 | 第42-46页 |
·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 第46-52页 |
·教师针对新课的概念图应用策略 | 第46-48页 |
·教师针对实验课的概念图应用策略 | 第48-50页 |
·教师针对复习课的概念图应用策略 | 第50-52页 |
·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有效性学习 | 第52-57页 |
·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有效性学习的意义 | 第52-53页 |
·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利用概念图进行有效性学习 | 第53-57页 |
·学生制作概念图进行课前预习 | 第53-54页 |
·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 第54-55页 |
·学生定期制作用于章节复习的概念图 | 第55-56页 |
·学生通过概念图的学习和运用,建立一种自我学习的方法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概念图有效性学习的评价 | 第57-66页 |
·教学评价 | 第57页 |
·教学评价原则 | 第57-58页 |
·概念图评分方法 | 第58-60页 |
·成分结构评分法 | 第58-59页 |
·相似度评价法 | 第59页 |
·综合评定法 | 第59-60页 |
·概念图评价方法的信度和效度 | 第60-62页 |
·信度 | 第60-61页 |
·效度 | 第61-62页 |
·概念图的计分方法 | 第62-64页 |
·学生概念图学习的评价 | 第64-66页 |
·物理学习成绩的比较 | 第64-65页 |
·概念图作品评价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研究成果 | 第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