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9页 |
·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论文架构及创新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社区警务概述 | 第19-30页 |
·社区简述 | 第19-20页 |
·社会学概念_ | 第19-20页 |
·民政部门对社区的限定 | 第20页 |
·社区治安建设的涵义 | 第20-21页 |
·社区建设的涵义 | 第20页 |
·社区治安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社区警务的基本概念 | 第21-24页 |
·西方的概念 | 第21页 |
·中国王大伟的观点 | 第21-22页 |
·济南市公安局的界定 | 第22页 |
·社区警务的一些重要特征和措施 | 第22-24页 |
·西方国家社区警务的起源 | 第24-25页 |
·第一次警务革命——英国警察的职业化 | 第24页 |
·第二次警务革命——美国警察专业化 | 第24页 |
·第三次警务革命——欧美警察现代化 | 第24页 |
·第四次警务革命——社区警务改革 | 第24-25页 |
·我国历史文化与社区警务的渊源 | 第25-28页 |
·有关中国警察的几个世界之最 | 第26-27页 |
·中国古代类似社区警务的基层治安管理措施 | 第27-28页 |
·当代社区警务引入概况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清代社会治安管理分析 | 第30-53页 |
·治安的涵义 | 第30-31页 |
·治安一词的来源 | 第30页 |
·治安的涵义 | 第30-31页 |
·清代治安管理措施 | 第31-42页 |
·国内安全保卫工作 | 第31-34页 |
·反邪教工作 | 第34-36页 |
·严厉打击抢劫犯罪 | 第36页 |
·对诈骗罪特别是招摇撞骗罪的处理 | 第36-37页 |
·严格进行流动人口管理 | 第37-38页 |
·对拐卖人口的处理 | 第38-39页 |
·对侵占、破坏公共设施的处理 | 第39-40页 |
·对经济犯罪的处理 | 第40-41页 |
·对武器的管制 | 第41-42页 |
·清代治安管理与社区警务的渊源 | 第42-53页 |
·类似社区的基层管理组织 | 第42-48页 |
·中国近代史社区警务的典范——清末湖南保卫局 | 第48-53页 |
第三章 清代社会治安管理特点与缺陷 | 第53-61页 |
·清代治安管理的特点 | 第53-57页 |
·通过里社、保甲制度加强对社会治安的控制 | 第53-54页 |
·清代实行城乡合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 第54-55页 |
·官府、军队、民间势力共同参与地方城市治安管理 | 第55-56页 |
·清末城市治安管理渐趋近代化 | 第56-57页 |
·清代治安管理的缺陷 | 第57-61页 |
·立法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 第57-58页 |
·地方长官责任心不强 | 第58页 |
·清末警察素质不高 | 第58-59页 |
·治安管理经费短缺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清代社会治安管理对现代社区警务工作的启示 | 第61-68页 |
·要深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伙伴化”的警民关系 | 第61-62页 |
·要调动社区内的群众积极参与治安管理 | 第62-63页 |
·要正确处理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切实强化群众工作 | 第63-64页 |
·要充分挖掘社区治安资源 | 第64页 |
·要推进社区警务向农村延伸 | 第64-65页 |
·要改革经费管理体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 第65-66页 |
·要提高社区民警素质与综合工作能力 | 第66-67页 |
·要提升社区警务工作科技含量,大力开展电子警务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