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前言第9-14页
    1.1 选题依据第9-11页
        1.1.1 中央7号文件对中小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导向第9-10页
        1.1.2 改善学生体质状况的需要第10页
        1.1.3 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实践意义第12-14页
2.文献综述第14-26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5-24页
        2.2.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概念第16-17页
        2.2.2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文件演变第17-18页
        2.2.3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研究第18-20页
        2.2.4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与意义第20-21页
        2.2.5 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模式的研究第21-22页
        2.2.6 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存的问题第22-24页
    2.3 小结第24-26页
3.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6-30页
    3.1 研究对象第26页
    3.2 研究方法第26-30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6页
        3.2.2 问卷调查法第26-28页
        3.2.3 实地考察法第28页
        3.2.4 访谈法第28页
        3.2.5 数理统计法第28页
        3.2.6 逻辑分析法第28-30页
4.结果与分析第30-51页
    4.1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基本情况调查第30-34页
        4.1.1 南昌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调查第30-32页
        4.1.2 南昌市城区小学体育设施基本情况第32-34页
    4.2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第34-38页
        4.2.1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活动开设现状分析第34页
        4.2.2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频率分析第34-36页
        4.2.3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分析第36页
        4.2.4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组织形式的差异性分析第36-37页
        4.2.5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组织监督方法与评比形式分析第37-38页
    4.3 南昌市城区小学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第38-44页
        4.3.1 南昌市城区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第38-39页
        4.3.2 南昌市城区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第39-40页
        4.3.3 南昌市城区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第40-41页
        4.3.4 南昌市城区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第41页
        4.3.5 南昌市城区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第41-42页
        4.3.6 南昌市城区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第42-43页
        4.3.7 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第43页
        4.3.8 领导与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调查第43-44页
    4.4 南昌市城区小学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第44-47页
        4.4.1 南昌市城区小学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评价第44-45页
        4.4.2 南昌市城区小学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评价第45-46页
        4.4.3 南昌市城区小学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的评价第46页
        4.4.4 南昌市城区小学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反馈第46-47页
    4.5 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策略第47-51页
        4.5.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发展策略第47-48页
        4.5.2 大课间体育活动器材的归纳与借还策略第48-49页
        4.5.3 有利于课堂与课间知识内容的回顾第49页
        4.5.4 资金与时间的投入比例策略第49页
        4.5.5 管理者与组织者的职责分配与培训策略第49-51页
5.结论与建议第51-54页
    5.1 结论第51-52页
        5.1.1 体育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第51页
        5.1.2 器材管理不善,流失严重第51页
        5.1.3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良好,参与度较高第51页
        5.1.4 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第51-52页
        5.1.5 行政领导大课间活动参与度低第52页
        5.1.6 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内部动力大于外部动力第52页
        5.1.7 体育教师大课间活动动力不足第52页
    5.2 建议第52-54页
        5.2.1 加强体育教师比例,均衡体育教师性别第52页
        5.2.2 加强体育器材管理,配备学校体育器材专职管理人员第52-53页
        5.2.3 端正体育教师的投入态度,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第53页
        5.2.4 加大器材和场地设施的完善力度,优化升级器材设备第53页
        5.2.5 变革大课间活动组织形式,重视大课间活动创新趣味性第53页
        5.2.6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完善学校大课间活动奖励考评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唐诗隐喻翻译中的应用--许渊冲《唐诗三百首》个案研究
下一篇: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诗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