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末期妇女地位的提高及原因探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4-15页 |
| 1、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2、写作思路 | 第14-15页 |
| (四)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 1、研究特色 | 第15-16页 |
| 2、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一、共和国末期妇女家庭地位提高 | 第18-30页 |
| (一) 早期社会传统的女性观 | 第18-22页 |
| 1、勤劳贞洁的妻子 | 第18-20页 |
| 2、相夫教子的主妇 | 第20-22页 |
| (二) 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提高 | 第22-25页 |
| 1、子女婚姻中的话语权 | 第23-24页 |
| 2、子女事业中的话语权 | 第24-25页 |
| (三) 妇女在婚姻中自主权的提高 | 第25-28页 |
| 1、早期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 第25-27页 |
| 2、后期婚姻中自主权的提高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30页 |
| 二、共和国末期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 第30-38页 |
| (一) 政治斗争 | 第30-34页 |
| 1、集体抗议 | 第30-32页 |
| 2、个体斗争 | 第32-34页 |
| (二) 政治思想 | 第34-37页 |
| 1、模糊的政治见解 | 第34-36页 |
| 2、政治思想的意义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三、共和国末期妇女被监护权的变迁 | 第38-44页 |
| (一) 共和国初期严苛的被监护权 | 第38-39页 |
| 1、"保护"的托词 | 第38-39页 |
| 2、沉重的枷锁 | 第39页 |
| (二) 共和国末期妇女被监护权的松弛 | 第39-41页 |
| 1、趋于松弛的被监护权 | 第40页 |
| 2、独立空间的提升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4页 |
| 四、罗马共和国晚期妇女地位提高的原因及影响 | 第44-60页 |
| (一) 社会政治影响 | 第44-46页 |
| 1、南征北战的需求 | 第44-45页 |
| 2、家庭规模的缩减 | 第45-46页 |
| (二) 妇女经济自主权提高 | 第46-50页 |
| 1、父家财产的转移——嫁妆 | 第46-48页 |
| 2、对嫁妆的支配权 | 第48-50页 |
| (三) 妇女受教育程度提升 | 第50-52页 |
| 1、文化涵养的提高 | 第50-51页 |
| 2、法律知识的运用 | 第51-52页 |
| (四) 传统文化因素 | 第52-57页 |
| 1、伊特鲁利亚的文化因子 | 第53-55页 |
| 2、萨宾新娘的贡献 | 第55-57页 |
| (五) 妇女地位提高的影响 | 第57-58页 |
| 1、对父权社会的冲击 | 第57页 |
| 2、和谐元素的注入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3页 |
| 参考书目 | 第63-66页 |
| (一) 英文专著 | 第63页 |
| (二) 英文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 (三) 中文专著 | 第64页 |
| (四) 中文译著 | 第64-65页 |
| (五) 中文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