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SIP的VoIP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VoIP 的研究状况 | 第12页 |
·P2P-VoIP 的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工作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P2P 技术与 SIP 协议研究 | 第14-24页 |
·P2P 技术综述 | 第14-17页 |
·P2P 的定义 | 第14页 |
·P2P 网络的特点 | 第14-15页 |
·网络拓扑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SIP 协议概述 | 第17-20页 |
·功能及特点 | 第17页 |
·SIP 实体 | 第17-18页 |
·SIP 协议的实现机制 | 第18-19页 |
·SIP 消息格式 | 第19-20页 |
·SIP 通信系统架构与相对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P2P 系统架构与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P2P 与 SIP 的结合需求 | 第22-23页 |
·SIP 对 P2P 的利用需求 | 第22-23页 |
·P2P 对 SIP 的利用需求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P2P 与 SIP 相结合的系统框架 | 第24-29页 |
·P2P 与 SIP 结合的模式分析 | 第24-26页 |
·P2P over SIP | 第24-25页 |
·SIP 如何 P2P 化 | 第25-26页 |
·Chord 算法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P2P-SIP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第29-39页 |
·P2P-SIP 系统的目标要求 | 第29-30页 |
·P2P-SIP 系统构架的选择 | 第30-32页 |
·P2P-SIP 系统功能与模块划分 | 第32-33页 |
·P2P-SIP 系统的类设计 | 第33-34页 |
·P2P-SIP 系统的逻辑视图 | 第34-37页 |
·P2P-SIP 系统的主要类的静态图 | 第34-35页 |
·P2P-SIP 系统结点启动的顺序图 | 第35-36页 |
·P2P-SIP 系统结点呼叫建立的顺序图 | 第36-37页 |
·P2P-SIP 系统终端的组件图 | 第37页 |
·P2P-SIP 系统终端的部署图 | 第37页 |
·P2P-SIP 系统性能要求 | 第37-38页 |
·通话性能要求 | 第38页 |
·系统兼容性要求 | 第38页 |
·系统难点分析及解决 | 第38-39页 |
第5章 P2P-SIP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案 | 第39-59页 |
·P2P-SIP 系统中的结点 | 第39-40页 |
·结点的语义 | 第39页 |
·结点的命名方式 | 第39页 |
·结点启动 | 第39-40页 |
·用户界面(UI)模块 | 第40-41页 |
·结点发现模块 | 第41-45页 |
·ICE 模块设计 | 第42-45页 |
·DHT 模块 | 第45-55页 |
·结点加入 | 第47-53页 |
·结点离开 | 第53-55页 |
·用户定位模块 | 第55-56页 |
·SIP 模块 | 第56-57页 |
·语音数据传送协议 RTP 和 RTCP 模块 | 第57-59页 |
第6章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9-65页 |
·性能分析点 | 第59-60页 |
·C/S模式下的测试结果 | 第60-61页 |
·P2P 模式下的测试结果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7章 尚未解决的问题 | 第65-66页 |
·安全问题 | 第65页 |
·QoS | 第65页 |
·与现有通信系统的无缝隙互通 | 第65-66页 |
第8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6-68页 |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66页 |
·展望及后续工作 | 第66-68页 |
缩略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