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典当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典当的法律性质 | 第12-17页 |
第3章 典当法律关系 | 第17-29页 |
·主体 | 第17-20页 |
·典当行 | 第17-19页 |
·当户 | 第19-20页 |
·典当第三人 | 第20页 |
·客体 | 第20-27页 |
·内容 | 第27-29页 |
·典当行的权利、义务 | 第27页 |
·当户的权利、义务 | 第27-29页 |
第4章 我国典当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我国典当立法的不足 | 第29-33页 |
·立法层次和效力低 | 第29-30页 |
·与其他法律规范存在冲突 | 第30页 |
·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30-31页 |
·没有规定一些重要事项 | 第31-32页 |
·规定存在不合理 | 第32-33页 |
·我国典当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 第33-35页 |
·未建立起统一的配套机制 | 第33-34页 |
·监管体系不健全 | 第34-35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典当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35-40页 |
·完善典当立法的内容 | 第35-38页 |
·对典当行的性质、经营内容进行科学定位与规范 | 第35-36页 |
·对典当价格确定一定的幅度 | 第36页 |
·重新规定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中质押当物的风险责任 | 第36-37页 |
·明确对典当行收当赃物的处理办法 | 第37-38页 |
·完善相关制度 | 第38-40页 |
·加强各方面的联合、配套机制 | 第38页 |
·建立公平合理的保险责任分配机制 | 第38-39页 |
·完善对典当业的监管 | 第39-4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