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传媒与司法的概念梳理 | 第9-14页 |
一、传媒的概念 | 第9-11页 |
(一) 传媒 | 第9页 |
(二) 传媒与舆论 | 第9-11页 |
二、司法的概念 | 第11-14页 |
第二章 传媒对司法的作用效果 | 第14-20页 |
一、传媒作用于司法的正效果 | 第14-16页 |
(一) 传媒作用于司法的正效果——对司法公正的促进 | 第14-15页 |
(二) 正效果发生原因——传媒与司法在价值追求上存在统一性 | 第15-16页 |
二、传媒作用于司法的负效果 | 第16-20页 |
(一) 传媒作用于司法的负效果——对司法独立的影响 | 第16-17页 |
(二) 负效果发生原因——传媒与司法在运作机制上存在对立性 | 第17-20页 |
第三章 传媒对司法的作用形式 | 第20-29页 |
一、积极作用 | 第20-23页 |
(一) 宣传作用 | 第20-21页 |
(二) 监督作用 | 第21-23页 |
二、消极作用 | 第23-27页 |
(一) 本体性副作用 | 第23-26页 |
(二) 工具性副作用 | 第26-27页 |
三、责任整合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传媒对司法的作用模式 | 第29-33页 |
一、反动模式——当90 度<Α≤180 度,-1≤COSΑ<1,W<0(图一) | 第30-31页 |
二、自发模式——当Α=90 度,COSΑ=0,W=0(图二) | 第31-32页 |
三、自觉模式——当0 度≤Α<90 度,0<COSΑ≤1,W>0(图三) | 第32-33页 |
第五章:新闻法治模式的构建 | 第33-44页 |
一、完善新闻法制建设 | 第33-36页 |
(一) 新闻立法 | 第33-34页 |
(二) 自律组织 | 第34-35页 |
(三) 职业准则 | 第35-36页 |
二、确立平衡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原则 | 第36-41页 |
(一) 保护司法原则——新加坡和我国台湾 | 第36-37页 |
(二) 保护传媒原则——美国 | 第37-38页 |
(三) 平等保护原则——德国 | 第38-41页 |
三、平等保护原则下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制度设计 | 第41-44页 |
(一) 传媒对司法的跨地区监督 | 第42页 |
(二) 建立法庭信息开示制度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