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治疗用~(125)I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6-18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研究方向 | 第7-15页 |
| ·目前常用于近距离放射性治疗的核素 | 第7-8页 |
| ·放射性核素载体微球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8-14页 |
| ·包被常用方法及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碘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15-17页 |
| ·包被放射性微球的制备 | 第15页 |
| ·合成放射性树脂微球的制备 | 第15-1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离子交换法制备放射性树脂微球 | 第18-32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 ·实验设备 | 第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 ·核素载体的选择方法 | 第18-19页 |
| ·确定最佳离子交换条件的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 ·体外稳定性实验方法 | 第20页 |
| ·三碘树脂的制备及体外稳定性实验方法 | 第2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0-32页 |
| ·核素载体材料的初步选择 | 第20-23页 |
| ·最佳离子交换条件的确定 | 第23-26页 |
| ·标记树脂微球的体外稳定性 | 第26-29页 |
| ·三碘树脂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 第29-31页 |
| ·讨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放射性树脂微球的包被工艺研究 | 第32-41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 ·实验步骤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 ·包被材料的选择 | 第33-34页 |
| ·分散体系的确定 | 第34页 |
| ·聚乳酸和二氯甲烷用量的确定 | 第34-36页 |
| ·旋转蒸发时温度和负压的确定 | 第36页 |
| ·匀浆速率的确定 | 第36-37页 |
| ·树脂微球的SEM照片 | 第37-39页 |
| ·包被树脂微球的体外稳定性实验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合成法制备放射性树脂微球 | 第41-5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 ·实验设备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6页 |
| ·树脂微球的合成 | 第41-45页 |
| ·合成树脂微球的标记 | 第45-46页 |
| ·体外稳定性实验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Ch-T用量的确定 | 第46-47页 |
| ·标记时间的确定 | 第47-48页 |
| ·体外稳定性测试结果 | 第48-49页 |
| ·讨论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