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根本违约制度的一般规则 | 第9-17页 |
一、根本违约制度确立的过程 | 第9-12页 |
(一) 英美法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9-10页 |
(二) 大陆法系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10-11页 |
(三) 国际统一规则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11-12页 |
二、根本违约的构成 | 第12-15页 |
(一) 条款主义向结果主义的转化 | 第12-14页 |
(二) 主客观并列说 | 第14-15页 |
三、根本违约的法律效果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根本违约和违约形态的关系 | 第17-25页 |
一、我国《合同法》对根本违约的规定 | 第17-19页 |
二、根本违约的类型化 | 第19-20页 |
三、根本违约:违约形态之内还是之外? | 第20-22页 |
四、引入根本违约的原因 | 第22-25页 |
第三部分 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宿命的捆绑 | 第25-34页 |
一、合同解除的性质 | 第25-28页 |
二、合同目的:合同解除与根本违约的连接点 | 第28-31页 |
三、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宿命的捆绑 | 第31-34页 |
第四部分 对《合同法》中的根本违约评价 | 第34-41页 |
一、《合同法》对根本违约制度的采纳情况 | 第34-35页 |
二、如何让根本违约走得更远 | 第35-41页 |
(一) 解决根本违约的灵活性与法律适用之间的矛盾 | 第35-37页 |
(二) 对根本违约制度的未来展望 | 第37-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