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物理方法储氢 | 第11-12页 |
·气态储氢 | 第11页 |
·微纳米结构物理吸附储氢 | 第11-12页 |
·化学方法储氢 | 第12-13页 |
·无机化合物储氢 | 第12页 |
·有机化合物储氢 | 第12-13页 |
·合金贮氢 | 第13-14页 |
·合金贮氢原理 | 第13-14页 |
·合金储氢的开发现状 | 第14页 |
·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 | 第14-18页 |
·MgH_2贮氢体系 | 第14-15页 |
·AlH_3贮氢体系 | 第15-16页 |
·络合物储氢材料 | 第16-18页 |
·文献综述:Li-N-H系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33页 |
·概述 | 第18页 |
·基础研究 | 第18-22页 |
·成分替代对性能改善的研究 | 第22-29页 |
·合成方法和工艺对材料贮氢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加入催化剂方面的研究 | 第30-3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4-46页 |
·试样合成与制备 | 第34-37页 |
·原料的保存 | 第34页 |
·机械球磨合成LiNH_2 | 第34-35页 |
·球磨基本原理简介 | 第35-36页 |
·LiNH_2与LiH的球磨混合 | 第36页 |
·吸放氢循环试样的制备 | 第36页 |
·Li_3N的合成制备 | 第36-37页 |
·Li_3N的吸氢反应 | 第37页 |
·X射线衍射及Rietveld全谱拟合分析 | 第37-39页 |
·X射线衍射实验 | 第37-38页 |
·Rietveld全谱拟合方法和结构精修 | 第38-39页 |
·试样微观组织分析 | 第39页 |
·LiNH_2的热稳定性测试 | 第39-41页 |
·Li-N-H体系的贮放氢性能测试 | 第41-46页 |
·P-C-T曲线测试 | 第41-43页 |
·试样在热分解过程中的质谱分析(TPD) | 第43-46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62页 |
·实验原材料LiH的变质反应 | 第46-47页 |
·LiNH_2的合成 | 第47-49页 |
·XRD衍射分析 | 第47-48页 |
·LiNH_2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8-49页 |
·LiNH_2+LiH的放氢性能分析 | 第49-61页 |
·球磨产物LiNH_2+LiH的热分析 | 第49-50页 |
·LiNH_2+LiH的P-C-T测试分析 | 第50-51页 |
·LiNH_2+LiH放氢产物分析 | 第51-52页 |
·吸放氢循环对LiNH_2+LiH体系放氢性能影响 | 第52-55页 |
·不同温度下LiNH_2+LiH吸放氢循环稳定性 | 第55-57页 |
·恒定温度下的放氢特性 | 第57-59页 |
·试样致密度对放氢性能影响 | 第59-60页 |
·LiNH_2和LiH组成对放氢性能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Li-N-H体系热分解过程中的质谱分析 | 第62-79页 |
·LiNH_2加热分解时的TG-DSC-MS分析 | 第62-64页 |
·Li_3N充分吸氢后TG-DSC-MS分析 | 第64-66页 |
·Li_3N的制备与氢化 | 第64页 |
·Li_3N氢化试样的TG-DSC-MS分析 | 第64-66页 |
·球磨时间对LINH_2+LiH试样的放氢影响 | 第66-70页 |
·LiNH_2与LiH组成比例对放氢的影响 | 第70-73页 |
·循环对LiNH_2+LiH放氢性能影响 | 第73-75页 |
·LiNH_2+2LiH与Li_3N吸氢产物放氢 | 第75-77页 |
·讨论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