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宏观:政策的指引 | 第10-11页 |
| ·微观:现实的诉求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逻辑起点 | 第18-27页 |
| ·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 | 第18-21页 |
| ·高校教学团队的定义 | 第18-19页 |
| ·高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 ·高校教学团队与非团队教学群体的比较分析 | 第20-21页 |
| ·高校教学团队的特点及构成要素 | 第21-24页 |
| ·高校教学团队的特点 | 第21-23页 |
| ·高校教学团队的构成要素 | 第23-24页 |
| ·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类型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7-35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 第27-30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紧迫性 | 第27-29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 第29-30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可行性 | 第30-34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可操作性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路径及策略 | 第35-43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 | 第35-38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取向 | 第35-36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行动取向 | 第36-38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38-40页 |
| ·依托已有的教研室组织进行职能和机制的改造 | 第38-39页 |
| ·跨专业教师组织的再造 | 第39-40页 |
|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分析 | 第40-42页 |
| ·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 第40-41页 |
| ·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支撑体系 | 第43-50页 |
| ·观念层面 | 第43页 |
|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 第43页 |
| ·树立新的教师教学观 | 第43页 |
| ·制度层面 | 第43-47页 |
| ·营造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 | 第44页 |
| ·建立有效的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 | 第44-45页 |
| ·建立开放式的考核、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 ·形成发展性的评价模式 | 第46-47页 |
| ·运作层面 | 第47-49页 |
| ·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 第47-48页 |
|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 第48页 |
|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