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网络中语义信息管理与检索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0页 |
| ·对等网络概念与特点 | 第13-14页 |
| ·语义网技术的诞生 | 第14-16页 |
| ·面向服务计算思想 | 第16-17页 |
| ·多样化技术融合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覆盖领域 | 第18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 2 语义共享网络与信息管理 | 第20-37页 |
| ·语义共享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广义的Peer 概念 | 第20-21页 |
| ·代表性研究工作 | 第21-23页 |
| ·研究内容和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 ·本地语义信息的存储管理 | 第24-27页 |
| ·代表性研究工作 | 第24-26页 |
| ·研究方法总结 | 第26-27页 |
| ·基于语义网的检索研究 | 第27-32页 |
| ·代表性研究工作 | 第27-31页 |
| ·研究方法总结 | 第31-32页 |
| ·服务共享网络的资源管理 | 第32-36页 |
| ·服务资源的发现 | 第32-34页 |
| ·服务协定的管理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3 文献共享平台中的语义信息管理 | 第37-62页 |
| ·研究背景 | 第37-38页 |
| ·SemreX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架构 | 第38-39页 |
| ·SemreX 中的领域本体和元数据模型 | 第39-50页 |
| ·文献本体的构建 | 第39-42页 |
| ·文献元数据获取与封装 | 第42-44页 |
| ·节点语义模型 | 第44-48页 |
| ·分类本体的表示 | 第48-50页 |
| ·SemreX 中的本地知识库管理 | 第50-61页 |
| ·基于第三方工具的实现方法 | 第50-52页 |
| ·集成的索引和存储实现方法 | 第52-59页 |
| ·实现与评估 | 第59-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4 面向文献领域的语义检索模型 | 第62-81页 |
| ·研究背景 | 第62-63页 |
| ·DSearch@ SemreX 架构 | 第63-65页 |
| ·语义检索方法 | 第65-73页 |
| ·基于PageRank 的语义实体重要性度量 | 第65-69页 |
| ·基于语义链接的内容检索 | 第69-72页 |
| ·基于元数据的相似文档推荐 | 第72-73页 |
| ·性能分析 | 第73-79页 |
| ·语义实体重要性度量 | 第74-77页 |
| ·内容检索评估 | 第77-79页 |
| ·小结 | 第79-81页 |
| 5 共享网络支持的服务信息管理 | 第81-10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82页 |
| ·Service@ SemreX 架构 | 第82-87页 |
| ·服务信息的语义描述 | 第84页 |
| ·服务语义覆盖网络描述 | 第84-87页 |
| ·服务信息的共享和搜索 | 第87-96页 |
| ·基于语义覆盖网络的服务资源发现 | 第88-92页 |
| ·本地服务选择方法 | 第92-94页 |
| ·基于情境的服务推荐机制 | 第94-96页 |
| ·性能分析 | 第96-101页 |
| ·覆盖网络性能分析 | 第96-99页 |
| ·服务推荐性能分析 | 第99-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2页 |
| 6 语义网支持的服务协定管理 | 第102-1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2-105页 |
| ·XML 和本体表达语言 | 第102-104页 |
| ·SLA 模板 | 第104-105页 |
| ·SLA 本体信息模型和模板库 | 第105-109页 |
| ·SLA 本体信息模型 | 第105-107页 |
| ·归类服务和构建SLA 模板库 | 第107-109页 |
| ·SLA 模板库的使用 | 第109-112页 |
| ·SLA 匹配 | 第109-111页 |
| ·SLA 模板生成算法 | 第111-112页 |
| ·针对服务协定规范WSA 的处理 | 第112-119页 |
| ·将WSA Schema 翻译成OWL 本体 | 第114-116页 |
| ·用OWL 类表达条款描述语义 | 第116-117页 |
| ·用规则表达服务等级目标语义 | 第117-118页 |
| ·用本体表达QoS 度量语义 | 第118-119页 |
| ·整合服务协定和代理运行时架构 | 第119-121页 |
| ·小结 | 第121-123页 |
| 7 总结 | 第123-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9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情况 | 第139-141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41-142页 |
| 附录3 本文所参考的文献本体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