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3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遗传标记概述 | 第12-19页 |
·分子标记在甜瓜、西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亲本选配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杂种优势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本试验的研究背景 | 第29-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48页 |
·试验时间和地点 | 第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33-37页 |
·试验材料的田间布局 | 第3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3-36页 |
·形态标记性状数据分析与方法 | 第36-37页 |
·RAPD分子标记 | 第37-43页 |
·试验药品 | 第37-3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引物来源 | 第38-39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9-40页 |
·DNA提取 | 第40页 |
·DNA纯度和浓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RAPD-PCR扩增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1-42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SSR分子标记 | 第43-48页 |
·试验药品 | 第4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引物来源 | 第43-44页 |
·溶液的配置 | 第44页 |
·DNA提取 | 第44页 |
·DNA纯度和浓度的测定 | 第44-45页 |
·SSR-PCR扩增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5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5-47页 |
·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76页 |
·甜瓜亲本自交系及其 F1代的形态标记 | 第48-65页 |
·形态标记特征特性 | 第48-51页 |
·形态标记方差分析 | 第51-56页 |
·形态标记配合力分析 | 第56-62页 |
·形态标记杂种优势分析 | 第62-65页 |
·DNA质量及浓度检测结果 | 第65-67页 |
·基因组DNA OD值测定结果及 DNA浓度 | 第65-66页 |
·DNA电泳结果 | 第66-67页 |
·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 第67-68页 |
·RAPD-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 第67-68页 |
·SSR-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 第68页 |
·甜瓜亲本自交系及其 F1代的RAPD、SSR标记分析 | 第68-75页 |
·甜瓜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分析 | 第71-72页 |
·甜瓜自交系间的聚类分析 | 第72-73页 |
·甜瓜自交系与 F1代的遗传距离分析 | 第73-75页 |
·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75-76页 |
4 讨论 | 第76-81页 |
·形态学标记分析 | 第76-77页 |
·形态学标记与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 | 第77页 |
·甜瓜 DNA提取 | 第77-78页 |
·RAPD、SSR标记的影响因素 | 第78-79页 |
·模板 DNA | 第78页 |
·Taq酶 | 第78页 |
·引物 | 第78-79页 |
·循环条件 | 第79页 |
·玻璃板 | 第79页 |
·电压 | 第79页 |
·显色液温度 | 第79页 |
·两种电泳方法的比较 | 第79-80页 |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 F1主要农艺性状预测的关系 | 第80-81页 |
5 结论 | 第81-82页 |
·形态标记特征特性 | 第81页 |
·形态标记方差与配合力分析 | 第81页 |
·形态标记杂种优势 | 第81页 |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 第81页 |
·形态学标记与分子标记相关分析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