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1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及写作安排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写作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特许权价值的经济学涵义和形成原理 | 第21-29页 |
·基本涵义 | 第21-23页 |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来源方式 | 第23-25页 |
·从形成主体来看 | 第23-24页 |
·从形成要素来看 | 第24-25页 |
·形成原理 | 第25-29页 |
·内在基础:银行特质 | 第25页 |
·外部条件:非完全竞争市场 | 第25-27页 |
·特许权价值的经济学分析 | 第27-29页 |
第3章 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的学理基础及其机理 | 第29-43页 |
·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的学理基础 | 第29-33页 |
·金融约束理论 | 第29-30页 |
·租金的激励理论 | 第30-31页 |
·内生激励的监管理论 | 第31-33页 |
·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的本质:约束道德风险 | 第33-37页 |
·银行道德风险的定义及原因 | 第34页 |
·银行道德风险的结果: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 | 第34-36页 |
·特许权价值对道德风险的约束 | 第36-37页 |
·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的机理分析 | 第37-43页 |
·监管者政策行为的视角:一个两期模型 | 第37-39页 |
·银行风险行为的静态选择视角:一个期权模型 | 第39-41页 |
·银行风险行为的动态选择过程:三阶段模型 | 第41-43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3-63页 |
·变量的确定 | 第43-46页 |
·特许权价值的度量 | 第43-45页 |
·银行风险变量的确定 | 第45页 |
·其他变量的选取 | 第45-46页 |
·数据说明和描述 | 第46-50页 |
·数据说明 | 第46页 |
·数据描述 | 第46-50页 |
·模型设计和方法说明 | 第50-51页 |
·回归结果 | 第51-57页 |
·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特许权价值自律的作用过程分析 | 第54-55页 |
·特许权价值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结论及启发 | 第57-63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启发 | 第58-63页 |
第5章 积极发挥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的政策建议 | 第63-70页 |
·实行“渐进式”的金融开放政策 | 第63-65页 |
·严格把关银行市场准入 | 第63-64页 |
·鼓励外资银行在华实施长期投资战略 | 第64页 |
·资本账户不宜过早开放 | 第64-65页 |
·适当进行利率控制 | 第65页 |
·完善银行监管政策 | 第65-68页 |
·引导内生激励监管 | 第66页 |
·实行审慎性监管 | 第66-67页 |
·科学制定银行关闭策略 | 第67页 |
·合理实施存款保险制度 | 第67-68页 |
·加快银行公司化改革 | 第68-70页 |
·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 第68页 |
·强化银行内部激励机制 | 第68页 |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