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和金东仁短篇小说之比较--以主题意蕴和人物形象为中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8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郁达夫与金东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 第10-23页 |
·郁达夫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 第10-17页 |
·社会背景 | 第10-11页 |
·生活背景 | 第11-13页 |
·文化背景 | 第13-17页 |
·金东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 第17-20页 |
·社会背景 | 第17-18页 |
·生活背景 | 第18-19页 |
·文化背景 | 第19-20页 |
·相似性探寻 | 第20-21页 |
·相异性探寻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创作主题比较 | 第23-38页 |
·死亡主题 | 第23-27页 |
·相似性探寻 | 第23-25页 |
·精神向往的幻灭 | 第23-24页 |
·外界受因下的非自然死亡结局 | 第24-25页 |
·相异性探寻 | 第25-27页 |
·死亡对象的不同表现 | 第25-26页 |
·死亡方式的不同表现 | 第26-27页 |
·苦难主题 | 第27-33页 |
·相似性探寻:苦难的时代派生出的人生苦难 | 第28-30页 |
·相异性探寻:不同的苦难表现 | 第30-33页 |
·郁达夫:多重压力下的生活的苦难 | 第30-32页 |
·金东仁:物质经济压力下的苦难的人生 | 第32-33页 |
·性爱主题 | 第33-38页 |
·相似性探寻:背离传统道德观的性爱表现 | 第33-34页 |
·相异性探寻:不同的性爱表现 | 第34-38页 |
·郁达夫:充满自悔意识的变态的性爱表现 | 第34-36页 |
·金东仁:缺乏自悔意识的堕落的性爱表现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较 | 第38-44页 |
·人物形象塑造的相似性 | 第38-41页 |
·病态心理的承受者—男性形象 | 第38-39页 |
·反传统的女性形象 | 第39-41页 |
·人物形象塑造的相异性 | 第41-44页 |
·不同的被侮辱、被损害的标的性对象 | 第41-42页 |
·不同的变相压力的施加者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