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区主要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现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缩略词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9-22页 |
| 1 城市道路绿地的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 ·城市道路 | 第9页 |
| ·城市道路绿地 | 第9-11页 |
|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 第11页 |
| 2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功能 | 第11-14页 |
| ·视觉功能 | 第11-12页 |
| ·实用功能 | 第12页 |
| ·生态功能 | 第12-13页 |
| ·美学价值 | 第13-14页 |
| 3 城市道路绿地建设简史 | 第14-16页 |
| ·国外城市道路绿地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5页 |
| ·国内城市道路绿地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6页 |
| 4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观赏特性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概况 | 第20页 |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背景分析 | 第22-24页 |
| 1 概况与自然条件 | 第22-23页 |
| ·南京市概况 | 第22页 |
| ·自然条件 | 第22-23页 |
| 2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概况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南京市城区主要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第24-53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老城区主要道路绿地概况 | 第24页 |
| ·河西新城区主要道路绿地概况 | 第24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4-31页 |
| ·调查方法 | 第24-2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1页 |
| ·道路绿地植物物种组成分析 | 第31-32页 |
| ·植物数量特征分析 | 第32-42页 |
| ·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生态结构分析 | 第42-44页 |
| ·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分析 | 第44-47页 |
| ·老城区与新城区主要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比较分析 | 第47-50页 |
| ·南京老城区道路绿地中木本植物的演替 | 第50-51页 |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南京市城区主要道路绿地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 第53-67页 |
| 1 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 ·观花植物组成分析 | 第53页 |
| ·观果植物组成分析 | 第53-54页 |
| ·观叶植物组成分析 | 第5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6页 |
| ·观花植物组成分析 | 第54-59页 |
| ·观果植物组成分析 | 第59-62页 |
| ·观叶植物组成分析 | 第62-66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南京市城区典型道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与分析 | 第67-80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67-69页 |
| 2 分析方法 | 第69-73页 |
| ·AHP法基本原理 | 第69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69页 |
| ·建立综合评价结构模型 | 第69-71页 |
| ·评判过程 | 第71-72页 |
| ·确定植物群落各评价因子权重值并进行检验 | 第72-73页 |
| ·综合评价等级的确定 | 第7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3-79页 |
|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排序 | 第73-75页 |
| ·道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 | 第75-79页 |
| 4 讨论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80-86页 |
| 1 南京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特点 | 第80-82页 |
| ·南京老城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特点 | 第80-81页 |
| ·河西新城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特点 | 第81-82页 |
| 2 南京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发展优化建议 | 第82-84页 |
| 3 结语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 附录 | 第91-110页 |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