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洋茉莉醛及新洋茉莉醛的性质 | 第10-11页 |
·洋茉莉醛及新洋茉莉醛的应用 | 第11页 |
·洋茉莉醛和新洋茉莉醛的来源及市场需求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洋茉莉醛的合成方法 | 第12-19页 |
·新洋茉莉醛的合成方法 | 第19-2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转移催化法异构黄樟油素 | 第22-36页 |
·相转移催化剂 | 第22-23页 |
·催化原理 | 第22-23页 |
·相转移催化剂的分类及应用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实验原料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5页 |
·液态PEG-X 异构化机理 | 第24-25页 |
·液态PEG-X 催化异构单因素实验 | 第25-26页 |
·液态PEG-X 催化异构正交实验 | 第26-28页 |
·固载相转移催化剂PEG-X | 第28-30页 |
·固载PEG-X 催化异构单因素实验 | 第30-32页 |
·固载PEG-X 催化异构正交实验 | 第32-33页 |
·固载PEG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33页 |
·不同催化剂异构化的比较 | 第33页 |
·烯烃双键异构化机理的探讨 | 第33-34页 |
·异黄樟油素GC-MS 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异黄樟油素的臭氧化 | 第36-42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实验原料 | 第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臭氧氧化单因素实验 | 第37-39页 |
·正交实验 | 第39-40页 |
·洋茉莉醛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亚胡椒基丙醛的制备 | 第42-55页 |
·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 第42-43页 |
·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分类 | 第42页 |
·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性能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实验药品 | 第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 | 第45-49页 |
·KF/Al_2O_3催化 | 第49-50页 |
·催化剂的比较 | 第50-51页 |
·亚胡椒基丙醛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谱图分析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新洋茉莉醛的制备 | 第55-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实验药品 | 第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不同催化剂对选择性的影响 | 第56页 |
·Pd/C 用Na_2CO_3浸渍后对选择性的影响 | 第56页 |
·新洋茉莉醛的结构鉴定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附图 | 第60-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