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矿床模型与模拟开采的综述 | 第8-14页 |
·国内外关于露天矿矿床模型与模拟开采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在采矿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可视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 第13-14页 |
·AutoCAD 二次开发介绍 | 第14-16页 |
·AutoLisp/ Visual LISP 开发工具 | 第14页 |
·ADS 开发工具 | 第14-15页 |
·ObjectARX 开发工具 | 第15页 |
·ActiveX Automation 开发工具 | 第15页 |
·VBA 开发工具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2 三维矿床地质模型技术简介 | 第19-28页 |
·矿床地质模型的构模方法 | 第19-21页 |
·矿床地质模型的总体结构 | 第21页 |
·建模的内容 | 第21-22页 |
·常用估值方法介绍 | 第22-23页 |
·距离幂次反比法 | 第22页 |
·克里金法 | 第22-23页 |
·最小二乘拟合法 | 第23页 |
·估值方法的优缺点 | 第23-24页 |
·距离幂次反比法的优缺点 | 第23-24页 |
·克里金法的优缺点 | 第24页 |
·最小二乘拟合法的优缺点 | 第24页 |
·估值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数字地形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 | 第25-28页 |
·三角网增长法-基础三角网增长法 | 第25-27页 |
·三角网界面模型的检验 | 第27-28页 |
3 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数据采集与地质模型介绍 | 第28-40页 |
·白音华二号露天矿地质简介 | 第28页 |
·原始地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28-36页 |
·地质信息基础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剖面钻孔的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虚拟钻孔处理断层 | 第31-32页 |
·虚拟钻孔处理无煤区 | 第32-34页 |
·虚拟钻孔处理煤层露头 | 第34页 |
·煤层数据汇总转化 | 第34-35页 |
·储量计算图边界处理 | 第35页 |
·地质信息数据检验 | 第35-36页 |
·白音华二号露天矿开采设计简介 | 第36-38页 |
·白音华二号露天矿矿床地质模型简介 | 第38-40页 |
4 三维分层式开采模型创建与参数化开采模板设计 | 第40-55页 |
·三维分层式开采模型布点 | 第42-45页 |
·布点的方式与方法 | 第42-43页 |
·利用AutoCAD 中选择集与图层的变换来实现点的取舍 | 第43-44页 |
·台阶边界线上布点 | 第44-45页 |
·矿床模型中提取三维分层式开采模型特征点数据信息 | 第45-47页 |
·提取重复点X、Y 坐标 | 第45页 |
·生成煤层数据信息 | 第45-46页 |
·生成含煤系数数据信息 | 第46-47页 |
·生成地表、第三、第四系数据信息 | 第47页 |
·数据合并 | 第47页 |
·模型数据的检查修改 | 第47-48页 |
·根据台阶约束条件对特征点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与数据扩展 | 第48-50页 |
·台阶约束条件对特征点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数据扩展 | 第49-50页 |
·影响开采模板参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开采模板绘制与修改 | 第51-52页 |
·开采模板绘制合理化检验 | 第52页 |
·两者配合使用模拟开采中的难点 | 第52-55页 |
·开采模板的驱动实现 | 第52-53页 |
·交并运算与面域转化 | 第53-55页 |
5 生产计划编制设计系统 | 第55-69页 |
·中长期生产计划编制 | 第55-62页 |
·中长期生产计划编制的内容 | 第55页 |
·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 | 第55-56页 |
·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 | 第56-57页 |
·采剥工程计划长期计划的编制 | 第57-58页 |
·利用三维开采地质模型与开采模板相配合来完成模拟开采计划制定 | 第58-62页 |
·运输网络及煤岩流量流向优化 | 第62-65页 |
·运输道路网络系统的建立及修改 | 第62-64页 |
·运输系统网络最短路径确定 | 第64-65页 |
·货流规划模型 | 第65-69页 |
·利用线性规划法,对矿岩流向流量进行优化 | 第66-68页 |
·优化结果 | 第68页 |
·能力核算 | 第68-69页 |
6 主要结论与今后工作 | 第69-71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待研究内容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