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第一章 哺乳动物卵巢发育的研究背景 | 第16-37页 |
一、哺乳动物的卵巢 | 第16-18页 |
1.卵巢的发育过程 | 第16页 |
2.卵母细胞和滤泡的分类 | 第16-18页 |
二、滤泡的活化和早期发育 | 第18-21页 |
1.原始滤泡的形成 | 第18页 |
2.原始滤泡的活化 | 第18-20页 |
3.滤泡的闭锁退化 | 第20页 |
4.不同发育阶段滤泡的形成规律 | 第20-21页 |
三、卵母细胞和粒层细胞之间的双向交流 | 第21-23页 |
四、卵母细胞内在的信号途径 | 第23-29页 |
1.磷酯酰肌醇—3激酶 | 第23-24页 |
2.磷酯酰肌醇—3激酶的活化方式 | 第24页 |
3.Ia型磷酯酰肌醇—3激酶途径 | 第24-27页 |
4.卵母细胞Ia型磷酯酰肌醇—3激酶信号途径的激活方式 | 第27-28页 |
5.卵母细胞内在的信号途径 | 第28-29页 |
五、基因修饰小鼠在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3页 |
1.Sl位点自发突变小鼠模型 | 第30-31页 |
2.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中酪氨酸突变小鼠模型 | 第31-32页 |
3.Foxo3a基因的影响 | 第32-33页 |
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33-3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7-60页 |
第一节 小鼠的株型 | 第37-38页 |
一、小鼠的饲养条件 | 第37页 |
二、C57BL/6J小鼠 | 第37页 |
三、p27缺失(p27-/-)小鼠 | 第37页 |
四、p27和Cdk2共同缺失(p27-/-Cdk2-/-)小鼠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小鼠基因型的确定 | 第38-42页 |
一、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8-39页 |
二、基因扩增 | 第39-41页 |
三、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1-42页 |
四、基因型确定 | 第42页 |
第三节 确定卵母细胞和滤泡的数量 | 第42-46页 |
一、取材和固定 | 第42-43页 |
二、包埋 | 第43页 |
三、切片 | 第43页 |
四、染色计数 | 第43-46页 |
第四节 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测定 | 第46-51页 |
一、试剂和溶液 | 第46-48页 |
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测定 | 第48-51页 |
第五节 卵母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第51-57页 |
一、试剂和溶液 | 第51-52页 |
二、卵母细胞的分离 | 第52-54页 |
三、干细胞因子(SCF)体外培养卵母细胞 | 第54-55页 |
四、体外培养卵母细胞的饥饿实验 | 第55-56页 |
五、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56-57页 |
第六节 卵巢中相关激酶活性的测定 | 第57-60页 |
一、试剂和溶液 | 第57-58页 |
二、相关激酶活性的测定 | 第58-60页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 第60-81页 |
一、p27对小鼠卵巢中原始滤泡形成的影响 | 第61-65页 |
1.p27缺失对小鼠卵巢中原始滤泡形成的影响 | 第61-62页 |
2.p27缺失小鼠中Cdk2对卵巢中原始滤泡形成的影响 | 第62-63页 |
3.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二、p27对小鼠卵巢中原始滤泡活性的影响 | 第65-68页 |
1.p27缺失对小鼠卵巢中原始滤泡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2.p27缺失对小鼠卵巢中卵母细胞磷酯酰肌醇-3激酶途径的影响 | 第66-67页 |
3.结论和展望 | 第67-68页 |
三、p27对小鼠卵巢中性成熟前原始滤泡死亡的影响 | 第68-81页 |
1.p27缺失对小鼠卵巢中性成熟前原始滤泡闭锁退化的影响 | 第68-69页 |
2.p27缺失小鼠卵巢中原始滤泡死亡的影响因素 | 第69-70页 |
3.结论和展望 | 第7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