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加铺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旧路路况评价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加铺层设计方法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旧路面路况调查与评定 | 第17-26页 |
·高速公路旧路面状况评定 | 第17-21页 |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 第17-18页 |
·路面车辙状况评价 | 第18-19页 |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评价 | 第19-20页 |
·路面功能方面评价 | 第20页 |
·路面安全性方面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综合指标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灰关联分析方法原理 | 第21-22页 |
·模型结构 | 第22-23页 |
·灰关联度计算 | 第23-24页 |
·权重系数的计算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FWD在加铺层设计中的应用 | 第26-39页 |
·FWD在旧路评价中的应用 | 第26-32页 |
·FWD的工作原理与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动静弯沉(FWD-BB)相关性分析 | 第29-32页 |
·旧路模量的反算 | 第32-38页 |
·系统识别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沥青路面材料性能反演分析 | 第33-36页 |
·沥青路面材料性能反演分析程序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加铺层路面应力分析 | 第39-49页 |
·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 | 第39-45页 |
·路面有限元介绍 | 第39-43页 |
·计算模型与参数 | 第43-45页 |
·沥青面层内应力分布情况 | 第45-47页 |
·沥青面层拉应力分布情况 | 第45-46页 |
·面层内水平剪应力分布情况 | 第46-47页 |
·路面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7-49页 |
·路面模量变化对应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路面厚度变化对应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页 |
第五章 加铺层设计方法探讨 | 第49-68页 |
·路面损坏模型分析 | 第50-53页 |
·开裂分析 | 第50-52页 |
·车辙分析 | 第52-53页 |
·沥青加铺层多指标设计思想 | 第53-64页 |
·设计指标 | 第53-57页 |
·设计步骤 | 第57-64页 |
·材料的组成和选择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措施 | 第68-73页 |
·中间夹层的类型及特点 | 第68-71页 |
·土工格栅 | 第68页 |
·土工布 | 第68-69页 |
·玻纤格栅 | 第69页 |
·改性沥青防水毡 | 第69-70页 |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 | 第70页 |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 | 第70-71页 |
·中间夹层对抑制原路面裂缝作用分析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1 主要结论 | 第73页 |
2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