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框架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城市住区停车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 第16-29页 |
·国内城市住区停车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 第16-22页 |
·国内城市住区道路及停车规划的发展演变 | 第16-18页 |
·国内城市住区对停车空间环境规划的实践探索 | 第18-22页 |
·国外相关城市住区停车规划理论及实践 | 第22-28页 |
·不同历史时期对住区停车规划的探索 | 第22-27页 |
·国外停车规划思想的借鉴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3 城市住区停车规划设计方法 | 第29-52页 |
·城市住区停车指标的主要控制因素 | 第29-33页 |
·停车指标的制定原则 | 第29页 |
·停车标准的控制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住区停车规划布局 | 第33-36页 |
·停车布局的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住区停车行为规律 | 第34-35页 |
·停车规划布局的设计手法 | 第35-36页 |
·住区停车方式的选择 | 第36-46页 |
·停车方式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 第36-37页 |
·住区停车形态的分析 | 第37-43页 |
·城市住区的停车方式的选择 | 第43-46页 |
·住区停车环境的规划设计 | 第46-51页 |
·小汽车与住区环境的关系 | 第46页 |
·住区停车环境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46页 |
·住区停车场(库)的环境规划设计 | 第46-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4 西安市城市住区停车问题的调查研究 | 第52-80页 |
·调研的内容、方法和对象的选取 | 第52-57页 |
·调研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52页 |
·调研所采用的方法 | 第52-53页 |
·调研对象的选取 | 第53-57页 |
·西安市城市住区停车环境现场勘测调研 | 第57-67页 |
·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建的住区 | 第57-62页 |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所建的住区 | 第62-63页 |
·21世纪所建的住区 | 第63-67页 |
·西安市住区调研数据统计与停车问题分析 | 第67-70页 |
·住区停车占地的调查 | 第67-68页 |
·停车位置调查 | 第68页 |
·安全隐患调查 | 第68-69页 |
·小汽车对住区环境的影响 | 第69页 |
·住区动态交通组织方式调研 | 第69-70页 |
·车辆管理 | 第70页 |
·西安市住区停车问题分析与总结 | 第70-74页 |
·修建时未对停车问题加以考虑的西安市住区 | 第70-72页 |
·修建时已对停车问题加以考虑的西安市住区 | 第72-74页 |
·影响西安市住区停车环境的主要因素 | 第74-79页 |
·居民经济能力对住区停车环境的影响 | 第74页 |
·停车经济技术指标对住区停车环境的影响 | 第74-78页 |
·城市交通对住区停车环境的影响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5 西安市城市住区停车环境改造的探讨与对策 | 第80-100页 |
·西安市住区停车系统更新的对策 | 第80-84页 |
·住区停车系统更新的原则 | 第80-81页 |
·西安市住区停车系统的更新方法研究 | 第81-84页 |
·西安市城市住区停车规划设计的更新方法和途径 | 第84-89页 |
·住区停车空间模式的更新方法 | 第84-86页 |
·西安市住区停车空间模式更新的适用性分析 | 第86-89页 |
·西安市城市住区停车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 第89-94页 |
·停车空间与住区环境空间相结合的功能特点 | 第89-90页 |
·停车场与住区环境相结合的设计模式 | 第90-92页 |
·住区停车环境结合道路设计 | 第92-93页 |
·污染控制 | 第93-94页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家属院停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 第94-99页 |
·家属院内道路交通系统的分析研究 | 第94-96页 |
·家属院内停车方式的分析研究 | 第96-97页 |
·家属院的停车环境规划设计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6 结语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101页 |
·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图录 | 第107-109页 |
表录 | 第109-111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1-112页 |
附录2 (调研问卷)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