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概述 | 第8-12页 |
·多联机的发展过程 | 第8-9页 |
·多联机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 第9页 |
·课题的引出——多联机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管道能量损失及作用半径分析 | 第12-15页 |
·多联机作用半径分析 | 第12-13页 |
·高压液管流动与传热 | 第13-14页 |
·冬季制热时排气管的流动与传热 | 第14-15页 |
3 空调多联机系统工质输送管道沿程温度测试及分析 | 第15-35页 |
·K-1空调系统设计 | 第15页 |
·空调技术方案要点 | 第15页 |
·设计计算参数 | 第15页 |
·多联机工质管道温度测点布置方案 | 第15-21页 |
·热电偶的标定 | 第21-23页 |
·数字万用表读数的标定 | 第21-22页 |
·集中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的标定 | 第22-23页 |
·冷媒管温度衰减曲线(夏季测试) | 第23-26页 |
·2006年8月11日测试结果 | 第23-25页 |
·2006年8月12日测试结果 | 第25-26页 |
·作用半径的理论分析 | 第26-30页 |
·基于2006年8月11日测试分析作用半径的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基于2006年8月12日测试分析作用半径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蒸气管温度衰减曲线(冬季测试) | 第30-32页 |
·冬季制热时系统末端制热量 | 第32页 |
·多联机作用半径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多联中央空调室外机组空气流场分析 | 第35-50页 |
·室外机的布置要求 | 第35-36页 |
·测试数据 | 第36页 |
·源汇模型流场分析 | 第36-44页 |
·实际源汇模型流场分析 | 第37-39页 |
·优化源汇模型流场对比分析 | 第39-44页 |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流体控制方程 | 第44-45页 |
·模拟边界条件 | 第45页 |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5-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