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蜂窝移动通信与CDMA通信系统的发展 | 第7-10页 |
|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7-8页 |
| ·CDMA2000技术的演进 | 第8-10页 |
| ·功放线性化技术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降低CDMA2000 BTS 发射信号峰平比方法的研究 | 第13-33页 |
| ·CDMA2000BTS前向信号峰平比较高的成因 | 第13-16页 |
| ·信号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定义 | 第13-14页 |
| ·CDMA系统峰平比较高的成因 | 第14-16页 |
| ·降低峰平比对系统的意义 | 第16-17页 |
| ·CDMA2000BTS硬件构架 | 第17-18页 |
| ·CDMA2000BTS射频子系统架构 | 第18-19页 |
| ·几种降低峰平比方案的研究 | 第19-30页 |
| ·衡量削峰性能的指标 | 第19-20页 |
| ·硬削峰方案介绍 | 第20-23页 |
| ·峰值窗函数法削峰(PeakWindow) | 第23-27页 |
| ·信号叠加法介绍 | 第27-29页 |
| ·其他降低峰平比的方法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脉冲抵消法实现原理 | 第33-49页 |
| ·脉冲补偿法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原理 | 第33-36页 |
| ·脉冲补偿法的实现平台 | 第36-37页 |
| ·实现方案分析 | 第37-40页 |
| ·硬件实现算法的可能性 | 第37-38页 |
| ·系统方案的选择 | 第38-40页 |
| ·关键模块原理 | 第40-47页 |
| ·数字中频技术 | 第41页 |
| ·内插原理 | 第41-43页 |
| ·CIC滤波器原理 | 第43-44页 |
| ·半带滤波器原理 | 第44-45页 |
| ·数字混频器原理 | 第45-46页 |
| ·正交校正原理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脉冲抵消法的实现与性能分析 | 第49-67页 |
| ·系统实现方案 | 第49-51页 |
| ·基带脉冲抵消法 | 第49-50页 |
| ·改进的脉冲抵消法 | 第50-51页 |
| ·分模块实现 | 第51-63页 |
| ·基带脉冲抵消法中的削峰模块的实现 | 第51-52页 |
| ·改进的脉冲抵消法中的削峰模块的实现 | 第52-54页 |
| ·全通相位滤波器(APE)的实现 | 第54-55页 |
| ·RAM系数滤波器(RCF)的实现 | 第55-56页 |
| ·定系数FIR滤波器(FFIR)的实现 | 第56-59页 |
| ·五阶CIC滤波器(CIC5)的实现 | 第59-60页 |
| ·通道混频器(FNCO)的实现 | 第60-62页 |
| ·输出上变频(CNCO)模块的实现 | 第62-63页 |
| ·系统性能仿真对比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 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