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升平气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岩相、“岩—电”关系以及储层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12页 |
| 1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2.立题依据 | 第9-10页 |
| 3.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第10-11页 |
| 4.完成的工作量 | 第11-12页 |
| 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18页 |
|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地层发育 | 第12-13页 |
| ·徐家围子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与研究区构造位置 | 第13-14页 |
| ·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 | 第14-16页 |
| ·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 | 第16-18页 |
| 2 火山活动特点与火山岩的分布规律 | 第18-27页 |
| ·火山喷发旋回的确定 | 第18-22页 |
| ·火山活动特征与火山岩厚度平面分布规律 | 第22-25页 |
| ·营城组火山岩的分布特征 | 第25-27页 |
| 3 火山岩的岩石学与岩相学特征 | 第27-38页 |
| ·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27-29页 |
| ·火山熔岩的岩石化学成分特征 | 第29-30页 |
| ·火山岩岩相类型 | 第30-34页 |
| ·火山岩岩相模式及火山岩岩相分布特征 | 第34-38页 |
| 4 火山岩“岩—电”关系研究及含气层评价 | 第38-46页 |
| ·火山岩“岩—电”关系 | 第38-42页 |
| ·火山岩含气层研究 | 第42-46页 |
| 5. 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 第46-61页 |
| ·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第46-49页 |
| ·火山岩构造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测井识别 | 第49-53页 |
| ·孔隙类型分布与孔隙结构特征 | 第53-57页 |
| ·储层分类与评价 | 第57-61页 |
| 6. 火山岩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与有利含气地段预测 | 第61-71页 |
| ·火山岩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 | 第61-67页 |
| ·有利含气地段预测 | 第67-71页 |
| 结论和认识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图版Ⅰ | 第78-79页 |
| 图版Ⅱ | 第79-80页 |
| 图版Ⅲ | 第80-81页 |
| 图版Ⅳ | 第81-82页 |
| 图版Ⅴ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