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方法及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21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 ·发展趋势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17-20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2章 轨道交通工务检测设备及走行线路组织 | 第21-38页 |
| ·轨道交通工务检测设备原理及应用 | 第21-29页 |
| ·轨道几何形位检测设备 | 第21-25页 |
| ·钢轨探伤设备 | 第25-28页 |
| ·雷达检测设备 | 第28-29页 |
| ·轨道交通大型检测设备走行线路组织 | 第29-37页 |
| ·引进人型检测设备的基础 | 第29-33页 |
| ·轨检车的初步走行线路组织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轨道交通几何不平顺数据的评价及管理方法 | 第38-75页 |
| ·轨道几何不平顺综述 | 第38-42页 |
| ·轨道不平顺的种类 | 第39-41页 |
| ·轨道不平顺的影响因素 | 第41页 |
| ·我国目前的轨道不平顺管理层次、项目和管理值 | 第41-42页 |
| ·各种无砟轨道几何不平顺的管理标准 | 第42-45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现有的静态管理标准 | 第42-43页 |
|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的静态管理标准 | 第43-44页 |
|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的动态管理标准 | 第44-45页 |
| ·静态几何不平顺管理建议值的提出 | 第45-51页 |
| ·静态检测数据来源 | 第46页 |
| ·轨道不平顺项目的频率统计直方图 | 第46-48页 |
| ·分布区间统计结果 | 第48-51页 |
| ·动态几何不平顺管理建议值的提出 | 第51-73页 |
| ·动态对应值的提出 | 第51-53页 |
| ·动态对应值的仿真计算方案 | 第53-58页 |
| ·动态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8-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4章 轨道交通加速度检测数据的评价方法 | 第75-94页 |
| ·评价方法的数值原理 | 第75-76页 |
| ·时域分析法 | 第75页 |
| ·频谱分析法 | 第75-76页 |
| ·功率谱分析法 | 第76页 |
| ·几种代表性的评价方法 | 第76-83页 |
| ·四级超限标准(时域型) | 第76-77页 |
| ·Sperling评价指标(频谱型) | 第77-79页 |
| ·谷藤克也方法(功率谱型) | 第79-82页 |
| ·国际铁路联盟UIC舒适度标准 | 第82-83页 |
| ·各种评价方法的对比计算 | 第83-92页 |
| ·测试方法 | 第83-84页 |
| ·测试数据分析 | 第84-91页 |
| ·各种评价方法的对比 | 第91-92页 |
| ·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第5章 轨道交通经济特征评价方法 | 第94-1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4-96页 |
| ·最优检测、大修方法介绍 | 第96-104页 |
| ·最优检测、大修方案原理 | 第96-98页 |
| ·最优检测、大修方案的数学表达 | 第98-100页 |
| ·最优检测、大修方案的确定方法 | 第100-104页 |
| ·算例 | 第104-107页 |
| ·改进与提高 | 第107-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 ·结论 | 第110-111页 |
| ·展望 | 第111-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