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交流调速相关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9-14页 |
|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 ·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技术应用 | 第11-12页 |
| ·功率环节PWM 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交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分类 | 第13-14页 |
| ·矢量控制系统 | 第14-16页 |
| ·矢量控制系统常用方案 | 第14-15页 |
| ·控制方案的比较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异步电机的SVPWM 矢量控制原理 | 第17-41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异步电机矢量变换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17-22页 |
| ·三相静止坐标-两相静止坐标变换(Clarke 变换或35/25 变换) | 第19-20页 |
| ·两相静止坐标-两相旋转坐标变换(Park 变换或25/2R 变换) | 第20-21页 |
| ·直角坐标系到极坐标系变换(K/P 变换) | 第21-22页 |
| ·三相静止坐标—两相任意旋转坐标变换(35/2R 变换) | 第22页 |
|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9页 |
| ·电压方程 | 第23-24页 |
| ·磁链方程 | 第24-26页 |
| ·运动方程 | 第26页 |
| ·转矩方程 | 第26-27页 |
| ·三相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 ·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系统的建立 | 第29-41页 |
| ·按照转子磁链定向(RFOC)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9-31页 |
| ·基于SVPWM 的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第31-32页 |
| ·SVPWM 技术 | 第32-41页 |
| 第三章 SVPWM 矢量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41-54页 |
| ·主控芯片TM5320F2812 简介 | 第41-44页 |
|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第44-45页 |
| ·主回路部分 | 第45-48页 |
| ·检测电路部分 | 第48-51页 |
| ·电流检测电路 | 第48-49页 |
| ·转速检测电路 | 第49-51页 |
| ·其他外围电路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SVPWM 矢量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54-66页 |
| ·系统控制软件的任务及设计方案 | 第54-55页 |
| ·异步电动机的标么值模型 | 第55-56页 |
|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 ·PWM 中断程序设计 | 第57-64页 |
| ·电流采样程序模块 | 第59页 |
| ·电机转速计算模块 | 第59-60页 |
| ·转子磁链位置计算模块 | 第60-62页 |
| ·SVPWM 生成模块 | 第62-64页 |
| ·系统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矢量控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及实验结果 | 第66-79页 |
| ·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简介 | 第66-67页 |
|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 第67-74页 |
| ·异步电动机模型 | 第67-68页 |
| ·Clarke 变换和Park 变换模块 | 第68-69页 |
| ·Park 逆变换模块 | 第69页 |
| ·转子磁链观测模型模块 | 第69-70页 |
| ·SVPWM 仿真模块 | 第70-73页 |
|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73-74页 |
|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结果 | 第74-79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79-81页 |
|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 ·后续工作及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