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论文

中国地区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5页
1 地区现代化的相关理论第15-30页
   ·地区现代化的理论依据第15-21页
     ·现代化理论第15-18页
     ·区域不均衡发展理论第18-19页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第19-21页
   ·地区现代化理论第21-27页
     ·地区现代化概述第21-24页
     ·地区现代化的特点第24-26页
     ·国家现代化和地区现代化的关系第26-27页
   ·地区协调发展理论第27-30页
     ·地区协调发展的含义第27-28页
     ·地区协调发展的内涵第28-29页
     ·地区协调发展的内容第29-30页
2 我国地区现代化概况第30-54页
   ·我国地区的划分第30-33页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33-38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平衡发展第34-36页
     ·改革开放后的地区非均衡发展第36-37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第37-38页
   ·地区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第38-43页
     ·现代化指标的认识与探讨第39-41页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第41-43页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现状第43-54页
     ·反映经济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第44-46页
     ·反映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第46-48页
     ·反映知识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第48-51页
     ·反映生活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第51-54页
3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特征分析第54-65页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特点第54-57页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第54-55页
     ·地区人类发展的差距第55-56页
     ·地区社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差距第56页
     ·地区人力和智力系统水平的差距第56-57页
   ·中国地区现代化不平衡的成因分析第57-61页
     ·历史因素第57-58页
     ·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因素第58-59页
     ·政策因素第59-60页
     ·产业结构地区分布的差异第60-61页
     ·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差异第61页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第61-65页
     ·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第62页
     ·不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第62-63页
     ·城乡差距造成农村问题突出第63-64页
     ·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第64-65页
4 我国地区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第65-81页
   ·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意义第65-68页
     ·地区协调发展提出的背景第65-66页
     ·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第66-67页
     ·地区协调发展的意义第67-68页
   ·国际缩小地区差距的经验借鉴第68-71页
     ·区域开发政策目标明确及法律化第68-69页
     ·实行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69-70页
     ·对老工业区实行“再造工程”第70-71页
   ·地区现代化的制度安排第71-74页
     ·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第71-73页
     ·制度建设是实现地区现代化的关键第73页
     ·我国新时期地区发展的制度安排第73-74页
   ·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第74-81页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第74-75页
     ·打破行政区的划分,形成增长极第75-77页
     ·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第77-78页
     ·确定政府与市场的不同定位第78-79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第79-81页
结束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糯扎渡水电站施工可视化仿真及可视化仿真框架构建的初探
下一篇:智能交通系统车辆流量检测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