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输出特性模型与虚拟测试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致动器简介 | 第9-10页 |
| §1-2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及其应用 | 第10-12页 |
| 1-2-1 超磁致伸缩材料 | 第10-11页 |
| 1-2-2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3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模型及虚拟仪器简介 | 第12-14页 |
| 1-3-1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模型 | 第12-13页 |
| 1-3-2 虚拟仪器简介 | 第13-14页 |
| §1-4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及其输出特性模型 | 第16-29页 |
| §2-1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2-2 磁致伸缩的物理效应及压磁方程 | 第17-19页 |
| 2-2-1 磁致伸缩的物理效应 | 第17-18页 |
| 2-2-2 压磁方程 | 第18-19页 |
| §2-3 静态模型 | 第19-23页 |
| 2-3-1 磁化强度及磁致伸缩模型 | 第20页 |
| 2-3-2 非线性压磁方程 | 第20-21页 |
| 2-3-3 致动器应变模型 | 第21-22页 |
| 2-3-4 静态模型分析 | 第22-23页 |
| §2-4 动态模型 | 第23-28页 |
| 2-4-1 模型建立的子系统 | 第24-26页 |
| 2-4-2 致动器的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实验研究 | 第29-38页 |
| §3-1 静态特性实验 | 第29-35页 |
| 3-1-1 应变片法 | 第29-32页 |
| 3-1-2 微位移传感器法 | 第32-34页 |
| 3-1-3 千分表法 | 第34-35页 |
| §3-2 动态特性实验 | 第35-37页 |
| 3-2-1 动态特性实验系统组成 | 第35-36页 |
| 3-2-2 动态特性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致动器输出特性虚拟测试系统的研制 | 第38-54页 |
| §4-1 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 | 第38页 |
| 4-1-1 电流信号 | 第38页 |
| 4-1-2 应变信号 | 第38页 |
| §4-2 数据采集卡 | 第38-47页 |
| 4-2-1 PCI总线及其接口电路 | 第39-43页 |
| 4-2-2 模拟多路器 | 第43-44页 |
| 4-2-3 A/D转换及数据读取的实现电路 | 第44-46页 |
| 4-2-4 端口地址译码电路 | 第46-47页 |
| 4-2-5 PCI卡制作及PCB图设计注意事项 | 第47页 |
| §4-3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53页 |
| 4-3-1 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48-49页 |
| 4-3-2 系统总体设计程序框图 | 第49-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致动器输出特性虚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 | 第54-58页 |
| §5-1 静态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 §5-2 动态实验结果 | 第55-5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