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页 |
| 一、对独立审计的一般分析 | 第6-10页 |
| (一) 独立审计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 第6-8页 |
| (二) 独立审计的局限性 | 第8-9页 |
| (三) 独立审计关系的内在冲突 | 第9-10页 |
| 二、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性质和归责原则 | 第10-21页 |
| (一) “第三人范围”的界定 | 第10-14页 |
| (二)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性质 | 第14-18页 |
| (三)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8-21页 |
| 三、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 第21-33页 |
| (一) 构成要件之一:构成虚假陈述 | 第21-23页 |
| (二) 构成要件之二:过错的标准与过错的认定 | 第23-27页 |
| (三) 构成要件之三:第三人遭受的损害事实 | 第27-28页 |
| (四) 构成要件之四:过错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28-32页 |
| (五) 注册会计师的免责事由 | 第32-33页 |
| 四、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与承担 | 第33-39页 |
| (一) 对第三人损害赔偿额的确定 | 第33-36页 |
| (二) 对第三人损害赔偿额的承担 | 第36-39页 |
| 五、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9-45页 |
| (一) 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 | 第39-41页 |
| (二) 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 第41-42页 |
| (三) 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 | 第42-43页 |
| (四) 建立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鉴定机制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