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5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国内外公共空间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国外公共空间研究的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国内公共空间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文献法 | 第13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辩证批判法 | 第13-14页 |
·观察法 | 第14-15页 |
2 关于休闲 | 第15-22页 |
·休闲的概念 | 第15页 |
·西方国家休闲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20 世纪60 年代前西方休闲研究 | 第15-16页 |
·20 世纪60 年代后西方休闲研究 | 第16-17页 |
·我国休闲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7页 |
·我国目前休闲方式调查 | 第17-18页 |
·休闲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 第18-19页 |
·个人功能 | 第18-19页 |
·社会功能 | 第19页 |
·城市公园在我国公共休闲中的重要作用 | 第19-20页 |
·生态功能 | 第19-20页 |
·社会效益 | 第20页 |
·我国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的现状 | 第20-22页 |
3 空间认知与空间行为 | 第22-34页 |
·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22页 |
·空间知觉 | 第22-27页 |
·几种视觉的观赏规律 | 第23-26页 |
·听觉 | 第26页 |
·嗅觉 | 第26-27页 |
·触觉 | 第27页 |
·空间认知 | 第27-29页 |
·空间行为 | 第29-34页 |
·个人空间 | 第29-30页 |
·影子空间 | 第30-31页 |
·行为趋向 | 第31-33页 |
·空间行为的文化差异 | 第33-34页 |
4 城市公园中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34-43页 |
·空间的整体性 | 第34页 |
·空间的秩序性 | 第34-35页 |
·空间与层次 | 第35-39页 |
·空间与层次 | 第35页 |
·空间的领域化 | 第35-37页 |
·空间的渗透 | 第37-39页 |
·空间的信息量 | 第39页 |
·对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传承 | 第39-41页 |
·场所精神 | 第41-43页 |
5 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的设计内容 | 第43-59页 |
·立意 | 第43-44页 |
·空间布局 | 第44-46页 |
·空间的序列组织与节奏 | 第44-45页 |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 第45-46页 |
·尺度 | 第46-48页 |
·横向空间尺度控制 | 第46-47页 |
·纵向空间尺度控制 | 第47页 |
·人性化尺度的确定 | 第47-48页 |
·界面 | 第48-50页 |
·垂直方向的限定 | 第48-50页 |
·地载 | 第50页 |
·色彩 | 第50-52页 |
·人的视觉心理 | 第51页 |
·色彩城市公园公共休闲空间中的作用 | 第51-52页 |
·要素设计 | 第52-59页 |
·边界 | 第52-53页 |
·植物 | 第53页 |
·水体 | 第53-54页 |
·地形 | 第54页 |
·环境小品 | 第54-59页 |
6 实例分析——厦门海湾公园(王向荣等,2005) | 第59-65页 |
·基址简介 | 第59页 |
·设计理念 | 第59-61页 |
·人性化空间的体现 | 第61-64页 |
·尺度 | 第61页 |
·图底关系分析 | 第61页 |
·丰富的边缘 | 第61-62页 |
·植物在组织空间中的作用 | 第62-64页 |
·人性化的空间展示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1页 |
导师简介 | 第71-72页 |
致 谢 | 第72-73页 |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