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杨遗传多样性与杨属派间遗传分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我国的杨树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我国的杨树资源现状 | 第13-14页 |
| ·杨树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14页 |
| ·杨树遗传变异表现型多样性 | 第14-15页 |
| ·杨树核型多样性 | 第15页 |
| ·杨树同工酶多样性 | 第15页 |
| ·杨树DNA 水平上多态性 | 第15页 |
| ·杨树资源利用及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杨树资源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 ·杨树资源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滇杨及其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滇杨的分布与生长概况 | 第17-18页 |
| ·滇杨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杨属派间遗传分化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3 滇杨遗传多样性等位酶分析 | 第22-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缓冲液与酶系统的筛选 | 第24页 |
| ·酶液提取、凝胶制备及电泳 | 第24页 |
| ·切胶、染色与结果记录 | 第24-25页 |
| ·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参数计算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 ·滇杨4 个种源等位酶及其基因频率的变化 | 第25-27页 |
| ·滇杨4 个种源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7-28页 |
| ·滇杨4 个种源基因分化系数与基因流 | 第28-29页 |
| ·滇杨种源间遗传距离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4 滇杨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 | 第31-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31-32页 |
| ·试剂来源 | 第31-32页 |
| ·配制提取DNA 所需溶液 | 第32页 |
| ·DNA 提取和检测 | 第32-33页 |
| ·DNA 提取和纯化 | 第32-33页 |
| ·DNA 检测 | 第33页 |
| ·AFLP 分子标记技术分析 | 第33-38页 |
| ·接头和引物 | 第33页 |
| ·模板DNA 准备 | 第33-34页 |
| ·DNA 的双酶切和连接 | 第34页 |
| ·预扩增 | 第34-35页 |
| ·选择性扩增 | 第35-36页 |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6-37页 |
| ·结果记录 | 第37-38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引物筛选 | 第38-39页 |
| ·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39页 |
| ·滇杨种源遗传变异的POPGEN 分析 | 第39-41页 |
| ·滇杨种源遗传变异的AMOVA 分析 | 第41页 |
| ·滇杨种源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析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5 杨属派间及派内种间关系的AFLP 分析 | 第44-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 ·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46页 |
| ·DNA 提取及检测 | 第46页 |
| ·AFLP 分析 | 第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5页 |
| ·引物筛选 | 第46页 |
| ·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46-47页 |
| ·杨属派间遗传变异分析 | 第47-53页 |
| ·杨属遗传变异的POPGEN 分析 | 第47-48页 |
| ·杨属遗传变异的AMOVA 分析 | 第48-53页 |
| ·杨属派内种间遗传变异分析 | 第53-55页 |
| ·白杨派种间和种内个体间的关系 | 第54页 |
| ·青杨派种间和种内个体间的关系 | 第54页 |
| ·黑杨派种间和种内个体间的关系 | 第54-55页 |
| ·胡杨派种内个体间的关系 | 第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6 讨论 | 第56-65页 |
| ·滇杨群体遗传变异水平 | 第56-57页 |
| ·滇杨群体遗传结构 | 第57-58页 |
| ·滇杨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58-59页 |
| ·等位酶标记与AFLP 标记的比较 | 第59-60页 |
| ·杨属派间关系 | 第60-62页 |
| ·杨属派内种间关系 | 第62-63页 |
| ·杨属派间的遗传分化 | 第63-65页 |
| 7 主要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
| 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