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引言《生活》周刊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 | 第5-7页 |
第一章 《生活》周刊第1 卷的性质和内容 | 第7-18页 |
第一节 《生活》周刊第1 卷的研究价值 | 第7-10页 |
一 韬奋眼中的《生活》周刊第1 卷 | 第7-8页 |
二 韬奋研究者眼中的《生活》周刊第1 卷 | 第8-9页 |
三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第二节 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刊的《生活》周刊第1 卷 | 第10-15页 |
一 中华职业教育社与《生活》周刊 | 第10-11页 |
二 《生活》周刊第1 卷对时事政治的评述 | 第11-13页 |
三 《生活》周刊第1 卷的社会政治理想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生活》周刊第1 卷滞销的原因和改刊的需要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生活》的大众期刊理念和大众期刊运作 | 第18-37页 |
第一节 我国大众报刊的产生 | 第18-22页 |
一 西方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 | 第18-19页 |
二 我国商业报刊的产生和大众报刊的出现 | 第19-20页 |
三 我国大众期刊媒介形态的确立 | 第20-21页 |
四 本文使用的大众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韬奋的大众期刊理念 | 第22-25页 |
一 推进大众文化的办刊宗旨 | 第22页 |
二 期刊观念的全面更新 | 第22-24页 |
三 事业性和商业性的结合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生活》的大众期刊编辑实践 | 第25-35页 |
一 内容的大众化 | 第25-32页 |
二 读者的大众化和读者信箱 | 第32页 |
三 作者群体的大众化 | 第32-35页 |
第四节 读者信箱栏目对《生活》周刊的意义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时政周刊形态的确立 | 第37-50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新闻周刊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生活》的时政周刊理念 | 第38-42页 |
一 恢复和发扬我国报刊重视言论的传统 | 第38-40页 |
二 做人民喉舌的独立办刊立场 | 第40-42页 |
第三节 《生活》的时政周刊实践 | 第42-50页 |
一 初期就事论事的新闻评述 | 第42-43页 |
二 《生活》周刊中期的社会政治理想 | 第43-45页 |
三 《生活》的爱国主义思想 | 第45-47页 |
四 后期的社会主义思想 | 第47-50页 |
结论 《生活》周刊在中国期刊史上的地位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5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