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4页 |
2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环境 | 第14-44页 |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经济政策环境 | 第14-30页 |
·西部地区区位及概况 | 第14-15页 |
·西部地区自然经济地理条件 | 第15-26页 |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第26-30页 |
·矿产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第30-33页 |
·工业化贡献 | 第30-31页 |
·城镇化贡献 | 第31-32页 |
·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并产生显著的产业波及效应 | 第32页 |
·国家生产空间组织结构演进的推动效应 | 第32-33页 |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 第33-36页 |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 | 第33-35页 |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 | 第35-36页 |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国内矿产资源形势 | 第36-44页 |
·世界矿产资源形势 | 第36-39页 |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 | 第39-44页 |
3 西部地区区域地质条件 | 第44-54页 |
·西部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 | 第44-51页 |
·华北地台 | 第45-46页 |
·扬子地台 | 第46页 |
·塔里木地台 | 第46-47页 |
·天山-兴蒙褶皱系 | 第47-51页 |
·成矿地质特征 | 第51-54页 |
·矿产时空分布 | 第51-52页 |
·成矿物质来源和控矿因素 | 第52-54页 |
4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经济评价 | 第54-104页 |
·西部矿产资源概况 | 第54-73页 |
·西部矿产资源的储量优势分析 | 第54-64页 |
·西部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 第64-69页 |
·西部地区水资源概况 | 第69-73页 |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评价 | 第73-95页 |
·国外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现状 | 第73-74页 |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评价研究概况 | 第74-75页 |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及其基本原理 | 第75-77页 |
·评价对象 | 第77-78页 |
·评价体系框架设计 | 第78-82页 |
·影响因素和指标的确定 | 第82-87页 |
·评价指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运算 | 第87-93页 |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结果分析 | 第93-95页 |
·西部矿产资源潜在总值测算 | 第95-104页 |
·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概念 | 第95页 |
·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选取原则 | 第95-96页 |
·潜在总值测算结果 | 第96-100页 |
·结果分析 | 第100-104页 |
5 西部矿产资源十大集中区优势评价 | 第104-128页 |
·矿产资源集中区划 | 第104-121页 |
·矿产资源集中区划的原则 | 第104页 |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集中区分布情况 | 第104-111页 |
·矿产资源十大集中区的区域概况和矿产资源特点 | 第111-121页 |
·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的优势综合评价 | 第121-128页 |
·二十二种矿产资源的潜在总值评价 | 第121-122页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评价 | 第122-123页 |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技术经济条件评价 | 第123页 |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评价 | 第123-124页 |
·环境影响评价 | 第124-125页 |
·外部社会技术经济条件 | 第125页 |
·综合评价 | 第125-128页 |
6 主要结论与认识 | 第128-133页 |
·主要结论与认识 | 第128-132页 |
·西部地区22 种重要矿产资源优势排序 | 第128-130页 |
·西部地区22 种重要矿产潜在总值排序 | 第130-131页 |
·西部十大集中区开发优势排序 | 第131-132页 |
·今后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9页 |
附件一: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评价调查问卷 | 第139-141页 |
附件二:西部矿产优势分析影响因素专家打分权重统计表 | 第141-142页 |
附件三:西部矿产优势分析指标专家打分权重统计表 | 第142-144页 |
附件四:评价程序设计界面 | 第144-145页 |
附件五: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大型能源矿产地分布图 | 第145-146页 |
附件六: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大型金属矿产地分布图 | 第146-147页 |
附件七: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大型非金属矿产地分布图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