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31页 |
·建坝对河流的影响 | 第13-16页 |
·水坝对库区的影响 | 第13-14页 |
·水坝对下游的影响 | 第14页 |
·河岸植物对建坝的反应 | 第14-16页 |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9页 |
·稳定同位素(D/H、~(18)O/~(16)O)在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来源中的应用 | 第17-23页 |
·稳定碳同位素变化与水分利用 | 第23-27页 |
·植物利用水分来源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 | 第27-28页 |
·土壤、植被与大气水分关系 | 第28-29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 | 第29-31页 |
第2章 三峡库区植物水分来源 | 第31-50页 |
·前言 | 第31-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样地概述 | 第32-34页 |
·植物木质部水分、土壤、雨水、江水和地下水同位素取样 | 第34-35页 |
·植物水势测定 | 第35页 |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结果 | 第35-46页 |
·植物木质部水分、土壤水、雨水、江水和地下水同位素值 | 第35-44页 |
·植物清晨水势和中午水势变化 | 第44-45页 |
·清晨水势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50页 |
·岸边植物与高处植物水分来源比较 | 第46-48页 |
·幼树与成年树水分来源比较 | 第48-50页 |
第3章 三峡库区松栎混交林不同物种植物水分关系 | 第50-70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样地概况 | 第51页 |
·气体交换和比叶面积 | 第51-52页 |
·植物水势测定 | 第52页 |
·叶片δ~(13)C 和含N 量 | 第52页 |
·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结果 | 第53-64页 |
·库区岸边与高处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含水率θ季节变化 | 第53-54页 |
·植物清晨水势和中午水势季节变化 | 第54-58页 |
·植物气体交换和比叶面积 | 第58-59页 |
·岸边与高处植物叶片δ~(13)C 和N 含量季节变化 | 第59-63页 |
·δ~(13)C 值与清晨水势及叶片含N 量的关系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70页 |
·岸边植物与高处植物水分关系比较 | 第64-65页 |
·马尾松与槲栎水分关系比较 | 第65-67页 |
·成年树与幼树水分关系比较 | 第67-70页 |
第4章 三峡大坝下游岸边植物水分关系 | 第70-83页 |
·前言 | 第70-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样地情况 | 第71页 |
·植物木质部水分、降雨、江水和地下水同位素测定 | 第71-72页 |
·植物水势测定 | 第72页 |
·气体交换测定 | 第72页 |
·叶片δ~(13)C 和含N 量 | 第72页 |
·数据分析 | 第72-73页 |
·结果 | 第73-81页 |
·岸边与高处土壤含水率比较 | 第73页 |
·岸边与高处植物木质部水分δD 比较 | 第73-75页 |
·岸边与高处植物水势ψ_(pd), ψ_(md) 比较 | 第75-77页 |
·岸边与高处植物光合比较 | 第77-79页 |
·植物叶片N 含量 | 第79-80页 |
·高处植物叶片δ~(13)C 比较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83页 |
第5章 三峡库区植物叶片δ~(13)C 与生活型 | 第83-91页 |
·前言 | 第83-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页 |
·样地情况与采样测定 | 第84页 |
·数据分析 | 第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1页 |
第6章 总结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博士期间发表和整理的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