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3-17页 |
(一) 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农村养老保障的内涵 | 第13页 |
2、养老保险的内涵 | 第13-14页 |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涵 | 第14页 |
(二) 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1、关于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 第14页 |
2、关于社会保障的功能 | 第14-15页 |
3、关于保险基金的来源 | 第15页 |
4、关于社会保障的分配 | 第15页 |
5、关于社会保障中国家的作用 | 第15-17页 |
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7-23页 |
(一)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背景分析 | 第17-19页 |
1、经济背景 | 第17页 |
2、制度背景 | 第17-18页 |
3、观念背景 | 第18页 |
4、社会背景 | 第18-19页 |
(二)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 第19-21页 |
1、1949-1955年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 第19-20页 |
2、1956-1978年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 第20-21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 第21-23页 |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一) 家庭养老保障的主体地位 | 第23-24页 |
1、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及其存在的深厚根源 | 第23页 |
2、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 | 第23-24页 |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进展 | 第24-26页 |
1、稳步发展阶段(1993-1998年) | 第25页 |
2、整顿和衰退阶段(1998-2002年) | 第25页 |
3、重新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 第25-26页 |
(三)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与政策评估 | 第26-29页 |
1、覆盖面小,共济性差 | 第26页 |
2、制度上缺乏稳定性和社会性 | 第26-27页 |
3、资金筹集极为困难 | 第27页 |
4、管理水平低,基金保值增值难 | 第27-29页 |
四、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构中的责任定位 | 第29-37页 |
(一)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类型 | 第29-30页 |
1、政府包办型 | 第29页 |
2、政府不干预型 | 第29-30页 |
3、政府主导型 | 第30页 |
(二) 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责任缺位 | 第30-32页 |
1、政府责任承担的现状分析 | 第30-31页 |
2、政府责任缺位的原因探究 | 第31-32页 |
(三) 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村养老保障责任 | 第32-37页 |
1、制定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规划 | 第33-34页 |
2、引导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进程 | 第34-35页 |
3、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管理监督 | 第35-36页 |
4、加快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制化建设 | 第36-37页 |
五、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 第37-51页 |
(一) 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1、保障水平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原则 | 第37页 |
2、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形式相结合原则 | 第37页 |
3、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原则 | 第37-38页 |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 第38页 |
5、自我保障为主,集体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原则 | 第38页 |
6、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原则 | 第38-39页 |
(二) 坚持个人账户积累模式 | 第39-40页 |
1、个人账户的积累 | 第39-40页 |
2、个人账户的管理 | 第40页 |
3、个人账户的发放 | 第40页 |
(三) 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 第40-44页 |
1、投资的层次划分 | 第41-42页 |
2、投资的决策程序 | 第42页 |
3、投资的工具选择 | 第42-44页 |
(四)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措渠道 | 第44-47页 |
1、完善补贴机制 | 第44-45页 |
2、调整税收政策 | 第45-46页 |
3、以土地换保障 | 第46页 |
4、以产品换保障 | 第46-47页 |
(五) 继续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47-51页 |
1、针对不同类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设计 | 第47-48页 |
2、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设计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