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力拖动(电气传动)论文--控制系统论文

混合驱动调速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3页
 1.1 调速驱动系统的研究概况第6-7页
 1.2 混合驱动机构的简介第7页
 1.3 混合驱动调速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第7-8页
 1.4 混合驱动调速控制系统目前研究现状第8-10页
 1.5 混合驱动调速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第10-11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1.6.1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第12页
  1.6.2 本课题的试验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混合驱动调速系统试验平台总体组成第13-22页
 2.1 混合驱动调速系统总体组成第13-15页
  2.1.1 混合驱动调速系统的构成及控制方法浅析第13页
  2.1.2 混合驱动调速系统总体组成第13-15页
 2.2 混合驱动调速系统的基本技术参数第15页
 2.3 运动合成器的选型第15-16页
 2.4 NGW 型行星轮减速器的参数设计第16-22页
  2.4.1 NGW 型行星轮减速器传动比的计算第16-17页
  2.4.2 NGW 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受力分析第17-18页
  2.4.3 混合驱动调速系统的功率分配第18-19页
  2.4.4 提高行星齿轮减速器精度的方法第19-22页
第三章 模拟负载的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第22-43页
 3.1 模拟负载执行器件的选型第22-24页
  3.1.1 阻尼滑块法第22页
  3.1.2 重锤法第22-23页
  3.1.3 磁粉制动器法第23-24页
 3.2 磁粉制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4-27页
  3.2.1 磁粉制动器的结构第24页
  3.2.2 磁粉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第24-25页
  3.2.3 磁粉制动器的工作特性第25-26页
  3.2.4 磁粉制动器的优点第26-27页
 3.3 磁粉制动器驱动器的硬件设计第27-31页
  3.3.1 磁粉制动器驱动器基本组成第27-28页
  3.3.2 主控制器MCU第28-29页
  3.3.3 磁粉制动器驱动器保护模块第29-31页
  3.3.4 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第31页
 3.4 磁粉制动器驱动器控制策略第31-38页
  3.4.1 波形信号发生器设计思想第31-32页
  3.4.2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第32-33页
  3.4.3 伪随机码发生器第33-35页
  3.4.4 脉宽调制输出(PWM)的设计第35-38页
 3.5 滤波器电路的设计第38-42页
 3.6 驱动器电路的设计第42-43页
第四章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第43-52页
 4.1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主要构成第43-44页
 4.2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驱动类型及其优缺点第44-46页
  4.2.1 单电压驱动第44页
  4.2.2 单电压串联电阻驱动第44-45页
  4.2.3 高低压驱动第45-46页
  4.2.4 恒流斩波驱动第46页
 4.3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设计第46-50页
  4.3.1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参数设计第47-49页
  4.3.2 步进电机的适用范围第49-50页
 4.4 混合式步进电机实时跟踪控制策略第50-52页
第五章 系统的硬件组成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第52-69页
 5.1 混合驱动调速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52-56页
  5.1.1 混合驱动调速控制系统基本组成第52-53页
  5.1.2 主控制器MCU第53-54页
  5.1.3 混合驱动调速控制系统的电路保护模块第54-56页
 5.2 速度检测和数字化处理第56-57页
  5.2.1 M 法(测频率法)第56页
  5.2.2 T 法(测周期法)第56页
  5.2.3 M /T 法(两者结合)第56-57页
 5.3 CCP 模块的捕捉功能第57-59页
  5.3.1 CCP 模块的捕捉工作原理第58页
  5.3.2 CCP 模块捕捉功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第58-59页
 5.4 混合驱动调速控制系统人机交互接口第59-64页
  5.4.1 单键飞梭的结构及工作特性第60页
  5.4.2 单键飞梭与单片机接口的硬件电路及工作原理第60-61页
  5.4.3 软件实现第61-64页
 5.5 混合驱动控制系统控制算法方案选定第64-66页
  5.5.1 位置式PID 数字算法第64-65页
  5.5.2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第65-66页
  5.5.3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的改进第66页
 5.6 数字PID 控制器的参数选择和采样周期的选择第66-69页
  5.6.1 PID 控制器的参数选择方法第66-67页
  5.6.2 PID 控制器的采样周期的选择方法第67-69页
第六章 混合驱动调速系统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9-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79-80页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技项目及获得的荣誉第80页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技项目第80页
 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药结合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调节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不在场的参与--玉门搬迁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