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肝尾状叶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 第16-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材料 | 第16页 |
·方法 | 第16-19页 |
·结果 | 第19-28页 |
·尾状叶的外形及位置 | 第19页 |
·静脉韧带 | 第19-21页 |
·尾状叶门静脉三管系统 | 第21-23页 |
·尾状叶的蒂 | 第23-25页 |
·背韧带 | 第25页 |
·下腔静脉韧带 | 第25-26页 |
·尾状叶静脉 | 第26-28页 |
·尾状叶腹侧边界 | 第28页 |
·尾状叶右侧边界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40页 |
·尾状叶的分部 | 第28-32页 |
·尾状叶的蒂及管道的分布规律 | 第32页 |
·尾状叶的管道分布规律及交叉回流现象 | 第32-34页 |
·下腔静脉前间隙 | 第34-40页 |
·尾状叶的腹侧及右侧边界 | 第40页 |
·结论 | 第40-45页 |
·尾状叶的形态 | 第40页 |
·“下腔静脉前间隙”——安全的外科平面 | 第40-45页 |
第二章 肝尾状叶的影像学研究 | 第45-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机器设备与图像重建 | 第45页 |
·标本与扫描方法 | 第45-46页 |
·临床病例与扫描方法 | 第46页 |
·多层螺旋CT三维肝门静脉、肝静脉成像方法 | 第46页 |
·结果 | 第46-50页 |
·尸体多层螺旋CT三维肝门静脉、肝静脉重建 | 第46-49页 |
·临床病例多层螺旋CT三维肝门静脉、肝静脉重建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8页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的临床意义 | 第50-52页 |
·MSCTA在肝脏分段中的应用研究 | 第52-53页 |
·肝脏活体形态学的临床意义 | 第53-54页 |
·与传统经动脉肝门静脉造影技术的比较 | 第54-55页 |
·腔镜肝尾状叶术的展望与前景 | 第55-58页 |
第三章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58-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材料 | 第58-59页 |
·方法 | 第59-62页 |
·结果 | 第62-63页 |
·右肝切除手术时间 | 第62页 |
·右肝叶切除出血量 | 第62-63页 |
·左肝切除手术时间 | 第63页 |
·左肝叶切除出血量 | 第63页 |
·讨论 | 第63-69页 |
·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63-64页 |
·Trocar的置放与手术组人员的站位 | 第64-66页 |
·术野显露 | 第66-67页 |
·切肝方法的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6页 |
第四章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 第76-10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84页 |
·手术方案 | 第76-77页 |
·器械 | 第77页 |
·手术病人的选择标准 | 第77-78页 |
·术前准备 | 第78页 |
·手术 | 第78-84页 |
·中转开腹指征 | 第84页 |
·手术后观察指标及随诊 | 第84页 |
·结果 | 第84-89页 |
·手术情况 | 第84-85页 |
·手术后恢复情况 | 第85-86页 |
·腹腔镜下肝尾状叶的解剖观察及第一、二肝门的解剖 | 第86-89页 |
·讨论 | 第89-98页 |
·术前影像学评估 | 第89-91页 |
·半肝切除线的确定 | 第91-92页 |
·出血的控制技术 | 第92-95页 |
·切肝技术 | 第95-98页 |
·结论 | 第98-103页 |
综述:肝尾状叶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及手术入路 | 第103-116页 |
全文小结 | 第116-117页 |
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