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逆向工程对叶轮的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的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6页 |
| ·逆向工程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 ·叶轮的五坐标数控加工技术国内外现状 | 第14-16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19页 |
| 第2章 零件的数字化测量 | 第19-36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三坐标测量机的硬件及软件系统 | 第19-22页 |
| ·硬件部分 | 第19-21页 |
| ·软件部分 | 第21-22页 |
| ·自动测量模式分析 | 第22-23页 |
| ·接触式自动测量模式 | 第22-23页 |
| ·非接触式自动测量模式 | 第23页 |
| ·编程模式分析 | 第23-25页 |
| ·联机编程 | 第23-24页 |
| ·脱机编程 | 第24页 |
| ·自动编程 | 第24-25页 |
| ·零件数据的采集 | 第25-35页 |
| ·测头类型的选择 | 第25-27页 |
| ·测头校正 | 第27-28页 |
| ·零件测量坐标系的建立 | 第28-31页 |
| ·编程扫描测量 | 第3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扫描数据的处理 | 第36-46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数据处理的方法 | 第36-41页 |
| ·数据格式转换及补偿 | 第36-37页 |
| ·噪声点剔除 | 第37-38页 |
| ·数据多视图拼合 | 第38页 |
| ·数据点精化 | 第38-39页 |
| ·数据点加密 | 第39-40页 |
| ·数据点排序 | 第40-41页 |
| ·数据点分割 | 第41页 |
| ·叶轮叶片扫描数据的处理 | 第41-45页 |
| ·叶轮叶片扫描数据的转换 | 第41-42页 |
| ·叶轮叶片“点云”数据噪声点的剔除 | 第42-43页 |
| ·叶轮叶片”点云”数据的精化 | 第43-44页 |
| ·叶轮叶片“点云”数据排序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零件的曲面重构 | 第46-56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曲面重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46-51页 |
| ·自由曲面的参数化表示 | 第46-47页 |
| ·插值与逼近 | 第47页 |
| ·NURBS曲线曲面 | 第47-48页 |
| ·参数曲面法重构 | 第48-50页 |
| ·参数曲面延伸 | 第50页 |
| ·参数曲面拼接 | 第50页 |
| ·参数曲面求交 | 第50页 |
| ·参数曲面裁剪 | 第50-51页 |
| ·叶轮叶片的NURBS曲面重构 | 第51-54页 |
| ·叶轮叶片“点云”数据扫描线生成 | 第51-53页 |
| ·叶片扫描线排序 | 第53页 |
| ·叶轮叶片的曲面重构 | 第53-54页 |
| ·基于 UG NX2的叶轮零件建模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叶轮的数控加工编程研究 | 第56-77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叶轮叶片数控编程前的准备 | 第56-63页 |
| ·叶片型面工艺特点和加工工艺分析 | 第57页 |
| ·定义加工坐标系 | 第57-58页 |
| ·确定叶轮叶片铣加工的加工模块和切削方式 | 第58-60页 |
| ·确定叶轮叶片铣加工的加工工步 | 第60页 |
| ·选择加工刀具和建立刀具资料库 | 第60-61页 |
| ·驱动方式的确定 | 第61-62页 |
| ·刀轴驱动方式的确定 | 第62页 |
| ·叶轮叶片编程毛坯的建立 | 第62-63页 |
| ·叶轮叶片的数控编程 | 第63-67页 |
| ·叶轮粗开槽、去大余量 | 第63-64页 |
| ·叶轮叶片的半精铣、精铣编程 | 第64-65页 |
| ·叶轮轮毂面粗扫底、精扫底 | 第65-66页 |
| ·数控加工程序的仿真 | 第66-67页 |
| ·后置处理 | 第67-75页 |
| ·创建后处理文件 | 第68-74页 |
| ·刀位源文件的后处理 | 第74-75页 |
| ·加工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