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伊通盆地梁家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16页
   ·研究的目及意义第10-1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油气层综合流体识别第12页
     ·构造解释与局部构造解剖第12页
     ·储层评价第12页
     ·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第12-13页
   ·技术关键及研究思路第13-14页
     ·技术关键第13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4-16页
第2章 区域构造与圈闭基本特征第16-27页
   ·区域概况第16-18页
   ·构造特征第18-24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8-19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19-21页
     ·区域构造演化第21-24页
   ·圈闭基本特征与含油气性第24-27页
第3章 沉积相划分及沉积微相特征第27-46页
   ·沉积背景及沉积体系特征第27页
   ·沉积相标志第27-37页
     ·沉积相的划分标志第27-28页
     ·沉积学标志第28-32页
     ·地球物理测井标志第32-37页
   ·沉积相模式及沉积微相划分第37-38页
     ·沉积相模式第37-38页
     ·沉积微相划分第38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第38-42页
     ·扇三角洲平原第39页
     ·扇三角洲前缘第39-42页
     ·前扇三角洲第42页
   ·湖泊沉积体系第42-43页
     ·滨浅湖亚相第42页
     ·半深湖—深湖亚相第42-43页
   ·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第43-46页
第4 章 储层识别与储层特征第46-65页
   ·油气水层测井识别第46-52页
     ·含气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第46-47页
     ·产层分类第47-48页
     ·产层判识第48-52页
   ·储层特征第52-65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52-54页
     ·储层分级第54-55页
     ·储层孔隙特征第55页
     ·储层分布特征第55-65页
第5章 油气成藏规律第65-98页
   ·烃源岩发育特征第65-69页
     ·暗色泥岩的分布第65页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第65-69页
   ·油源对比第69-79页
     ·可能烃源岩的饱和烃色谱特征第69-75页
     ·含油砂岩段的饱和烃色谱特征及其油源第75-79页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第79-82页
     ·油气碳同位素特征第79-81页
     ·天然气成熟度分析及主要气源第81-82页
   ·油气成藏过程第82-88页
     ·油气的生成与运移第82-85页
     ·流体充注历史第85-88页
   ·油气成藏模式及成藏规律第88-93页
     ·油气成藏模式第88-90页
     ·油气成藏规律第90-93页
   ·油气聚集有利区预测评价第93-98页
结论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附图第103-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演化及其油气意义
下一篇:川东地区相东区块石炭系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