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猪基因组计划和基因图谱 | 第11-13页 |
| ·骨骼肌中蛋白合成和分解途径 | 第13-15页 |
| ·骨骼肌中蛋白合成途径 | 第13-14页 |
| ·猪骨骼肌蛋白质降解途径 | 第14-15页 |
| ·FBXO32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 ·UPP途径 | 第15-19页 |
| ·SCF-E3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FBXO32 | 第19-21页 |
| ·FBXO32是催化骨骼肌肌肉萎缩的重要基因 | 第21页 |
| ·调控FBXO32的FoxO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7-40页 |
| ·材料 | 第27-30页 |
| ·组织样品 | 第27页 |
| ·DNA样品 | 第27-28页 |
| ·培养基、工具酶及试剂盒 | 第28页 |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8-29页 |
|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 ·数据库及分析软件 | 第30页 |
| ·常用分子生物学网站 | 第30页 |
| ·统计软件 | 第30页 |
| ·方法 | 第30-40页 |
| ·猪FBXO32、FoxO1、FoxO3a和FoxO4基因的分离方法 | 第30-36页 |
| ·猪EST信息的获取和整理 | 第30页 |
| ·引物设计 | 第30-33页 |
| ·总RNA提取 | 第33页 |
| ·RNA的甲醛凝胶电泳 | 第33页 |
| ·反转录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T) | 第33页 |
| ·PCR扩增条件 | 第33页 |
| ·RACE技术 | 第33-34页 |
| ·PCR产物、RACE产物及RT-PCR产物的纯化、克隆和测序 | 第34-36页 |
| ·四个基因染色体精细定位—RH法 | 第36-37页 |
| ·引物设计 | 第36页 |
| ·PCR扩增分型条件 | 第36-37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7页 |
| ·利用RT-PCR进行FBXO32编码区的扩增 | 第37-38页 |
| ·利用RT-PCR进行FBXO32、FoxO1、FoxO3a和FoxO4基因组织表达谱研究的方法 | 第38页 |
| ·PCR-RFLP方法检测猪FBXO32和FoxO3a基因的多态性 | 第38-39页 |
| ·扩增引物 | 第38页 |
| ·酶切条件 | 第38-39页 |
| ·基因分型 | 第39页 |
| ·多态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4 结果 | 第40-54页 |
| ·猪FBXO32、FoxO1、FoxO3a和FoxO4基因的分离、鉴定及相关研究 | 第40-44页 |
|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结果 | 第40页 |
| ·分离猪FBXO32、FoxO1、FoxO3a和FoxO4基因的结果 | 第40-41页 |
| ·猪FBXO32基因完整编码区(CDS)的序列分析 | 第41-43页 |
| ·猪FBXO32基因cDNA序列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 | 第42-43页 |
| ·3'RACE获得猪Fox03a基因3'UTR结果 | 第43-44页 |
| ·猪FBXO32、FoxO1、FoxO3a和FoxO4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结果 | 第44-47页 |
| ·利用SCHP的染色体区域定位结果 | 第44-45页 |
| ·利用IMpRH的精细定位结果 | 第45-47页 |
| ·猪FBXO32、FOxO1、FOxO3a和FoxO4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47-48页 |
| ·猪FBXO32和FoxO3a基因的SNP检测及其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8-54页 |
| ·猪FBXO32基因第五内含子多态检测及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8-50页 |
| ·SNP检测结果 | 第48页 |
| ·不同猪群基因型频率的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 ·FBXO32基因多态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9-50页 |
| ·猪FoxO3a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检测及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0-54页 |
| ·SNP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 ·不同猪群基因型频率的检测结果 | 第51页 |
| ·FoxO3a基因第二外显子SNP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1-54页 |
| 5 讨论 | 第54-59页 |
| ·关于基因的引物设计 | 第54-55页 |
| ·RACE引物的设计及注意事项 | 第54页 |
| ·定位引物的设计 | 第54-55页 |
| ·基因的定位结果 | 第55-56页 |
| ·关于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56-57页 |
| ·猪EST的来源组织与表达谱结果的比较 | 第56页 |
| ·同源基因在人和鼠的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与表达谱结果的比较 | 第56-57页 |
| ·关于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及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7-59页 |
| ·FBXO32基因第五内含子的多态性 | 第57-58页 |
| ·FoxO3a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多态性 | 第58-59页 |
| 6 小结 | 第59-61页 |
| ·本研究获得的结果 | 第59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9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 ·下一步值得研究的工作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在读期间已发表(待发表)的论文及已申报的专利 | 第66-67页 |
| 附录 | 第67-72页 |
| 附录1 缩略词表 | 第67-68页 |
| 附录2 主要性状的中英文对照和缩写 | 第68-69页 |
| 附录3 FBXO32基因第五内含子序列 | 第69-70页 |
| 附录4 FoxO3a基因3'UTR序列 | 第70-71页 |
| 附录5 FoxO3a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