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对精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引言第1-8页
一、对精神生活的概念解读第8-14页
 (一) “精神”的内涵第8-10页
 (二) 生存与生活第10-11页
 (三) “精神生活”的概念界定第11-14页
二、对以往社会形态下人的精神生活的述论第14-23页
 (一) 精神生活的萌芽期─原始社会人的精神生活第14-16页
 (二) 人类精神创造的第一个飞跃期—奴隶社会人的精神生活第16-17页
 (三) 阶级文明的第二个历史时期—封建社会人的精神生活第17-19页
 (四) 阶级文明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精神生活第19-23页
三、社会主义社会人的精神生活与当今中国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第23-34页
 (一)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精神生活第23-25页
 (二) 当今中国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第25-34页
  1、心理认识方面:物欲主义倾向和非理性化第25-27页
  2、道德伦理方面:冷漠化倾向和无责任化倾向第27-29页
  3、信念信仰方面:虚无主义倾向和信仰危机第29-31页
  4、人文精神方面:失落和边缘化第31-34页
四、合理引导并努力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第34-39页
 (一) 提高思想认识,关注精神生活第34页
 (二) 完善各种社会制度,以对不合理的精神生活进行控制,从而扶持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第34-35页
 (三) 大力改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努力减轻环境对劳动者精神上造成的伤害第35-36页
 (四) 狠抓精神产品的生产与传播,促进社会精神生活的健康与繁荣第36页
 (五) 进行舆论激励,建立精神奖励制度第36-37页
 (六)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第37页
 (七) 积极引导人民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注释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摘要第44-45页
Abstract第45-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中部核心地带产业整合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表达方式的翻译及其文化补偿